江奔到哥哥孙福海家,他把这一消息通知了孙福海。当时,孙福海也慌了,怎办呢?孙福江和哥嫂最后商定,让才子马上去邻县的舅舅家呆一段时间,看看风声再说。
当时才子是个16-17岁的小山村的孩子,没经过什么世面。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连夜翻山越岭走了。
老丫家里……
老丫呆坐在西屋,看着墙角,她的目光呆滞。
这几天,老丫受到了极大地打击,特别是那天晚上的记忆时常漂浮在她的眼前。
老丫不时地回忆着那些事,才子和老丫的事被发现后,老丫的母亲当时就被气昏了过去,邻居的两个婆娘掐人中、捶后背才把老丫的母亲整过来。
当时老丫也吓坏了,自己躲进西屋只是哭,她不出屋。
当张成玉回来听说发生这种事,气得脸都发青了。吩咐老丫的两个哥哥看住老丫,不许她出门,嘴里一遍一遍地嘟囔着:“丢人……丢人……”
后来,他开始骂才子:“这狗杂种,让我逮着他,非把他的腿打断不可……。”
发生这么大的事,张家的亲戚们来了,嚷嚷着要去孙家打架,老丫的两个哥哥见到亲戚这样说,哥俩操起铁锹就往出闯。
必然是当过村干部的人,冷静后的张成玉想到了老丫的将来。
在邻居和亲属面前,他的态度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对亲戚们说:“两个小孩互相擦擦汗不算什么事,别大惊小怪,都什么年代了!大家都回去吧,没事走吧。”
亲戚听他这样一说,自然也就消停了。亲戚和邻居走后,张成玉开始安抚老丫,不让她上火。可是老丫的母亲却是一直的在哭,张成玉怎么劝也不成。
过了几天,张成玉见媳妇的情绪好了一些,他对媳妇说:“你看,才子这孩子怎样?”张成玉媳妇知道这话的意思。
老丫母亲回答:“这孩子倒是挺精挺灵,人长的也没的说。”
张成玉又问了一句:“老丫和才子怎样?”
张成玉媳妇回答的比较坚决、干脆。她说:“不行……不行……他家那样穷,不是让老丫去受罪吗!况且他俩才多大啊?”
张成玉说:“也是,老孙家确实太穷了!那就以后再说吧。”
几天后,乡里的栾公安领一个新调来的姓张的公安到各村熟悉情况,栾公安和张成玉挺熟。
两位公安到了西洼子就直接进张成玉家了,因为熟悉就在他家多呆了一会。
张公安了解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后,栾公安和张成玉唠起了家常。当唠起了孩子上学的事,栾公安说:“我儿子今年也没考上高中,我让他复读了,准备过年再考。”
张成玉说:“我那丫头,也是今年初中毕业,啥也没给我考上,我正犯愁呢!”
栾公安说:“看你家的条件,供一个孩子上学应该没啥问题啊?怎么不让她再复读一年,兴许会考上点啥。”
张公安也说:“一个农村孩子不念书,也没啥出路啊!现在的社会变了,开始注重知识了,这可是大势所趋啊!”
栾公安和张公安的话,给张成玉一个提醒。
两位公安走后,张成玉和媳妇商量老丫复读的事,老丫母亲也同意老丫复读一年。
可是这里有一个担心,就是才子会不会也复读,这样两人还会是同学。
张成玉考虑再三,他提出要送老丫到内蒙古赤山市老丫舅舅那里复读,来年再回来考高中。
张成玉媳妇虽然不舍得女儿,但是考虑到老丫的前途,以及她和才子发生的事就同意了。
老丫听到父母这个决定也很乐意,免得她不敢出门,她害怕村民看自己那怪异的眼神。
三岔口村……
才子的舅舅家住在离西洼子村一百二十华里一个叫三岔口的大村子,三岔口村临近铁岭市城区与铁岭城区只是一河之隔。这时的三岔口村早于西洼子村一年就进行了土地联产承包。
由于临近铁岭城区,加之土地联产承包后允许私有经济发展,村民开始有了经济意识。
才子的舅舅周世海外号三歪,那年30多岁,长的瘦小枯干,是生产队时期的“车老板子”。
周世海的思想那时就比较活跃,骨子里想得都是“歪道”,也就是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
周世海在家里排行老三,村民们就给了他起了这个外号三歪。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三歪的思想更是活跃了,开始到黑龙江往回背大葱子卖给村民,几趟下来赚了点钱,他从中尝到了甜头。
有了本钱后,他又开始去水库批发鱼到市场上卖。捣腾了半年多,由于那时的小水库大多荒废,大水库又经常上不来鱼。他有转行杀猪卖肉,不到一年的时间三歪就赚了不少的钱。
这时,才子的到来对于三歪来说无疑是欢迎的。因为三歪家的两个孩子,男孩叫周明明才8岁,小的是女孩周悦悦才5岁,帮不上他。
另外,才子也没敢把家里发生的事告诉舅舅三歪,只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