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不若奉迎于燕退之时也。注以奥比君,以灶比权臣,本一神也,析而二之,未合语意。
观于季札论文王之乐以为美哉犹有憾,则知夫子谓武未尽善之旨矣。犹未洽于天下,[12]孟子。此文之犹有憾也。天下未宁而崩,[13]史记封禅书。此武之未尽善也。记曰,乐者,象成者也。又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武王当日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而宝龟之命曰有大奸于西土,殷之顽民迪虑不静,商俗靡靡,利口惟贤,余风未殄,视舜之从欲以治四方风动者何如哉?故大武之乐虽作于周公,而未至于世变风移之日,圣人之时也,非人力之所能为矣。[14]刘汝佳曰,揖让征诛,自是圣人所遇,使舜当武之时亦须征伐。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性之反之,自其从入之异,及其成功一也。人而天反而性矣。以是而论,乐之优劣,其与以追蠡者何异哉?
以格物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则末矣。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质诸鬼神而无疑,犹易干文言所谓与鬼神合其吉凶。[8]谦丰二彖,亦以鬼神与天地人并言。
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国所以足食,而不待豳土之行也。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刅,无敢不善,国所以足兵,而不待淮夷之役也。苟其事变之来而有所不及备,则耰锄白挺可以为兵,而不可阙食以修兵矣。糠核草根可以为食,而不可弃信以求食矣。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明此义则国君死社稷,大夫死宗庙,至于舆台牧圉之贱,莫不亲其上死其长。所谓圣人有金城者,此物此志也。岂非为政之要道乎?孟子言制挺以挞秦楚,亦是可以无待于兵之意。
夫子之教人文行忠信,而性与天道在其中矣。故曰不可得而闻。
慈谿黄氏曰,天下之理无所不在,而人之未能以贯通者,己私间之也。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忠恕既尽,己私乃克。此理所在,斯能贯通。故忠恕者所以能一以贯之者也。
子贡之意犹以文章与性与天道为二,故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是故可仕可止,可久可速,无一而非天也。恂恂便便,侃侃訚訚,无一而非天也。
王道之大始于闺门。妻子合,兄弟和,而父母顺,道之迩也卑也。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道之远也高也。先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修之为经,布之为政,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而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若舜若文武周公所谓庸德之行,而人伦之至者也。故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今人但以系辞为夫子言性与天道之书,愚尝三复其文,如鸣鹤在阴,七爻自天祐之,一爻憧憧往来,十一爻履德之基也,九卦所以教人学易者,无不在于言行之间矣。故曰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虗行。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由是而充之,一日克己复礼,有异道乎?今之君子学未及乎樊迟司马牛,而欲其说之高于颜曾二子,是以终日言性与天道,而不自知其堕于禅学也。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是疑其有隐者也。不知夫子之文章,无非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所谓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圣人之道未有不始于洒扫应对进退者也。故曰约之以礼,又曰知崇礼卑。
孔门弟子不过四科,自宋以下之为学者则有五科,曰语录科。
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用以解易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一章,斯为切当。如二子之说,则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者,鬼神也。其可见可闻者亦鬼神也。今夫子但言弗见弗闻,知其为祭祀之鬼神也。
变鲁而至于道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变齐而至于鲁者,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惟君子为能体天下之物,故易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记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物。
皇矣之诗曰,帝作邦作对,自太伯王季。则泰伯之时周日以强大矣。乃托之采药,往而不反。当其时以国让也,而自后日言之,则以天下让也。[20]犹南宫适谓稷躬稼而有天下。○郑康成注曰,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子仲雍,次子季历。大王见季历贤,又生文王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大王疾,泰伯因适吴越采药。大王没而不返,季历为丧主,一让也。季历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覆过遂断发文身,三让也。三让之美皆隐蔽不着,故人无得而称焉。当其时,让王季也。而自后日言之,则让于文王武王也。有天下者在三世之后,而让之者在三世之前。宗祧不记其功,彛鼎不铭其迹,此所谓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者也。路史曰,方太王时以与王季,而王季以与文王,文王以与武王,皆泰伯启之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