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洒过热血的,咱们能视如不见?翼国公秦琼秦大人还被前朝定过罪,按儒家划分是罪民,但秦琼兄弟为大唐立国前仆后继,就不是英雄了?”
“没错,老子还是瓦岗寨出身,按儒家划分之法,算匪,那老子是不是也不算四民之一,不算英雄好汉,你给老子说清楚。”程咬金冲上去,一把抓住孔颖达的衣领,打铁拳头握紧,目光凶狠。
孔颖达哪里经过这场面,吓得脸色发表,不知说什么好。
其他几名附议孔颖达的官员也傻眼了,没法圆啊。
李靖也清楚该表明立场了,上前两步,郑重作揖道:“圣上,臣以为是什么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为大唐立过功,流过血,如果是,则是人民,当祭奠,以此来看,以人民概括,相当精准,总不能说成士族英雄纪念碑,也不能说成农人英雄纪念碑,更不能说成百姓英雄纪念碑,都欠周全,人民涵盖,正好。”
“臣等附议!”
武将们纷纷出列赞同。
孔颖达看到这阵势,知道大势已去,心有不甘,但无从反驳,总不能说“四民英雄纪念碑吧”?同样将高贵的士族和身份低下的农、工、商平等论处,百姓英雄纪念碑更不行,将士族放哪儿了?
关键是朝中国公大多数瓦岗寨出身,算匪民出生,四民都不算,正要闹起来不讨好,脸色苍白,不再言语。
李二不满地瞪了对方一眼,为了名声,真实面皮都不要了,冷声说道:“秦大人的人民一次甚好,人中之民,包括四民,罪民,奴民,匪民等等,只要为大唐立过功,拥护大唐的,都是人民,精准,全面,玄龄,回头布告天下,解说清楚,谁敢再扰乱是非,朕绝不答应。”
至此,人民一词横空出世,并定下。
圣人金口一开,言出法随,没人还敢反对。
李二满意地冷哼一声,继续说道:“碑北为正,碑南为背,秦大人提议上书三条,第一条,二十三以来,在大唐立国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你们以为如何?”
这条没人敢反对,否则就和刚才争论一般,难以下台。
房玄龄琢磨片刻,说道:“圣上,臣附议,秦大人提到二十三年,应该是从高祖晋阳起兵算起,至今正好二十三年。”
李二也看出其中道理,对这个时间提法很满意,有孝道在里面,也能展示自己格局,要是不算高祖,从贞观年间算起,反而遭人诟病,继续说道:“第二条,六十年以来,在中国统一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此中国非彼中国。
汉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自称为“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意中央之国,中原之国。
大家咀嚼着这条的意思,都不敢轻易开口。
房玄龄不愧是文官之首,才学无双,马上领会其中意思,赞同道:“圣上,秦大人提到的近六十年来,指的是隋唐两朝,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中央之国重立,唐承隋制,自不能忘隋朝抵御外族,为统一战争牺牲的英雄。”
“没错,秦大人不忘旧事,令人敬佩,臣附议。”魏征跳出来了,作为前朝老臣,自不希望后人忘记那段辉煌的岁月,那些为抵御外族战死的英雄。
孔颖达也不敢跳出来反对,实在是祖上也替隋朝出过力。
其他人更不敢反对,谁不和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李二心有气度,也不会否认隋朝功勋,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政府机制,兴建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完善府兵制,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哪一条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隋朝时期更是英雄辈出,抵御外族,为民族独立战死,岂能不纪念、缅怀?!
第二条顺利通过,李二继续说道:“秦大人提到的第三条,由此上朔到尧舜时期,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炎黄独立和华夏百姓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尚书·周书·武成》也提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所指即为中原诸侯,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也是汉族前身称谓。
这一条大家更不敢反驳,儒学最倡导尧舜之治,要是反对那个时代没有英雄,岂不是打自己脸?
三天碑文顺利通过,秦怀道人不在,却早已算计,运筹帷幄。
这一刻,大家感受到了秦怀道的才智和谋略,心中敬佩,还有忌惮。
李二也心生不满,这小子好算计,自己跑了,却让老子站台,指挥老子念碑文内容,好大的本事,不过,写的确实有格局,有气度,包容天下,毫无私心,就算是千年以后,也没人挑得出毛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