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五章 群贤毕至(2 / 3)  从1983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发现一个事情,我们搬出去后,你越来越油嘴滑舌了。”

    “那就对了!”

    “什么对了?”

    “距离产生美啊。”

    俩人吃完饭,推车子出门。按平面图看,租房子那地方在东边,百花胡同和央视都在西边,一个靠北,一个靠南。

    相隔也有几公里。

    张俪自去单位,许非前往广电部大院。

    比上次热闹多了,院里全是车,人来人往,胸前挂着名牌,拿照相机、摄像机的也不少,楼门口有横幅:

    “全国电视剧创作发展研讨大会。”

    进会场,正前有台子,领导席位。底下是一排排桌椅,每座贴着名签。许非找到京台地盘,李沐他们已经到了,张副台正跟一帮人寒暄。

    “小许,来的正好!”

    “来来来,我介绍一下,这是晋省的XXX,这是张劭林导演、张季中、李新。”

    “你好你好,我叫许非。”

    许老师跟人家握手,那手掌宽厚粗糙,自己一报名,瞬间紧了紧。

    “呃……”

    “叫我小许就行。”

    “哦,呵呵,久仰久仰啊!早听说您年轻,没想到这么年轻。”

    二张不是滋味,自己一个40岁,一个38岁,已算新一代电视工作者。结果人家24,上特么哪儿说理去!

    会议开始之前,现场自然是交际往来。张副台有意推介,拉着许非各种晃悠,走了一圈赢得惊叹无数。

    各地才俊齐聚一堂,吊车尾的就算了,有些成绩的难免互相比较。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拍的剧有没有在全国播出,被多少家电视台买过。

    许非觉着自己不叫人了,脑袋顶上一串全是标签:24岁,《便衣警察》、《胡同人家1、2》,全国播出,制片人,编剧,帅……

    同时还有另一串数字不断冒出。

    声望+1

    声望+1

    声望+1

    场内热闹非凡,谈论纷纷,忽地一静,跟着又喧嚣起来。

    “央视来了!”

    “央视来了!”

    刹时间,部分人流往一个方向涌去。甭管什么年代,央视都是爸爸。

    当然魔都台很傲娇,就是不过去。魔都台在58年就有了,是继央视之后第二家播送彩色节目的电视台,实力超强,还有个白玉兰奖。

    二张犹犹豫豫,想搭个话,又不好意思挤,然后就见一个货跑上去。

    “戴老!”

    “阮主任!”

    “任主任!”

    “王导,好久不见!”

    许非跟王扶林拥抱,十分开心,“您最近忙什么呢?”

    “打算拍部农村戏,正筹备着呢。哎,你现在可是有大出息了。”王扶林欣慰。

    “岂止大出息,今年春节打的我们溃不成军哩。”戴临风在旁边恰柠檬。

    “这话说的,去年播《西游记》,我们不也怂了么?当然情况不同了,从今年起,您就看京台的。”

    “你小子甭说大话,我们压箱底的东西还没亮呢。”任大惠笑道。

    “您亮出来再说……对了,这几位老师是……”

    “哦,这位是《蹉跎岁月》的导演,蔡晓晴。”

    “这位是我们老制片靳雨生,抽空过来开个会。”

    “这是沈好放,刚从日本学习回来,《敦煌》的副导演。”

    《敦煌》改编自井上靖的,意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影片投资巨大,还兴建了与敦煌古城相仿的城池,并得到了中国方面的大力支持。

    他这一打招呼,旁人面面相觑。

    本身是京台的后起之秀,艺术中心的台柱子之一,跟央视一帮元老又非常交好,不得不重新估量他的价值。

    约莫八点四十分,各归其位,现场安静。

    九点钟,大会开始。

    规格很高,广电几位领导全部出席,另有相关影视协会、评论界、媒体界的一些人。摄像机架好,噼里啪啦拍照,无形中就透着一股压力。

    头两天,是各地代表发言,中间两天分组讨论,最后一天总结。

    “喂喂……好,我们正式开始,先请XXX讲话。”

    大领导摊开文稿,开口道:

    “同志们:

    我代表XXX,向这次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总结过去几年全国电视剧的生产情况,毕竟是89末尾,明年就是90年,应该好好总结一下。

    同时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搞好接下来的工作。

    首先是数量趋于稳定,从1980年起,几乎每年都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期间发生了各电视台盲目生产,一味追求指标不顾质量的恶劣现象。

    后来及时颁布了许可证制度,从1986年起,情况有所变化,逐渐把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