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9章 趁火打劫的毛子(二)(2 / 3)  民国之钢铁狂潮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决断让桌子两边的一群五六十岁中老年又一次的热血沸腾,而靠边的少将佐官们干脆不顾体面的欢呼起来!

    “吆嘻!石原参谋长的决断实在是太英明了!”

    陆军的北进计划,制定了不止几十年,1905年击败俄国作为发轫开端,付出巨大牺牲后奠定的基础让关东军轻易获得了1932年的巨大胜利。接踵而来的……两次进取虽然不是特别顺利。然战略目的都达到了,只是1937年的平津之战损失惨重,而那却是石原一力反对的情况下蛮干独走造成的。后来的收拾烂摊子重新稳固局面,甚至整个关东军的整训、部署,整个满洲的建设和肃清,无不有石原莞尔的智慧闪光。

    他一直坚定的秉持“见好就收”、不跟中国全面开战,不要陷入广袤的中国战场。而应集中力量向北开拓进一步夺取帝国生存空间的理念,今天,可算是贯彻到顶峰了吧?

    但这样干真的没问题吗?

    土肥原贤二轻轻咳嗽一声。慢悠悠的问道:“石原参谋长难道已经认定,支那部队不会发起强力的进攻?要知道,他们聚集在华北的武装力量可是有上百万。而且装甲部队、炮兵和空军都非常的强大,我们还要面临其强大海军的威胁!这些情况,是一定要注意的!”

    梅津美治郎深以为然的点头。他不反对扩大战争和北进,但那要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从本心来说,他倒是想继续保持对俄国的军事妥协,小规模冲突无所谓,轻松就能应付,但全面的作战,会不会陷入不可收拾的大麻烦?要知道北面那个强大的家伙拥有的力量。不可小觑啊!

    好似一盆冷水泼下来,刚刚发热的头脑立刻凉了。在各种眼神的注视下,石原莞尔自信满满的微微一笑:“支那军队是不会全力进攻的。只要北方那些军阀没有被统一起来,他们会相互扯皮消耗掉宝贵的时间和力量。凭我们已经部署的武备,足有保证阻住他们貌似有力的进攻。而背面的俄国。却不一样!”

    石原把身子往后一靠,眼睛盯着对面墙上的地图,铿锵有力的道:“各种迹象表明,俄国在大清洗之后,全力整编其民兵和防卫力量并准备加强远东地区的武备,增加人口!他们派三十六师进驻乌兰巴托。整编外蒙军团,就是要南下的强烈信号!而一旦放任他们完成部署,对满洲的图谋将立刻展开!那时候,若是支那军政力量被统一,发起全面攻击的话,才是最危险的!”

    “只要我们倾力一击,彻底的干掉远东俄军力量,把整个外蒙和贝加尔湖以东的广大土地,以及区区二百多万的人口全部纳入掌握,无数的资源,无限的土地,将成为帝国牢不可破的万世之基!等我们的亿兆国民完成迁移后,整个亚洲,都将匍匐在太阳旗的照耀之下!”

    石原莞尔说着,似乎忘形的站起来,短胳膊在身前用力一划拉,好似这一把就囊括了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一般,狂热的情态感染了大半的老中青们,一下子把紧张的气氛冲击的温度飙升!

    “早就该这么干了!在去年张鼓峰冲突的时候,就应该强力的要求天皇陛下批准我们的进攻计划!而不必等到现在!”

    “就是呢,那时候,海军的废物们才刚刚丢掉了最后一块兜裆布,我们陆军一下子扭转局面的话,整个帝国的臣民都会感动的热泪盈眶的吧!”

    各种赞成和质疑纷纷涌来,石原莞尔嘴巴一瘪冷哼道:“去年,有谁能确定支那军事强化的方向呢?如果不是确定了他们集中国力建造海军战舰,而陆军武备和各部分力量没有进行整合,你们以为我会定下这样的策略吗?”

    没有人敢说当时都看到了结果,包括被誉为对中国最了解的土肥原在内,都不敢做出那样的判断。谁知道拥有强大海陆空三军力量的朱斌居然在大胜之后,会孤注一掷般的继续加大海军建设力度,而完成整编的中央军,却没有发起统一全国的新战争?

    甚至眼下的华北军演,还都是在民意的裹挟下不得以而展开的应付行动,事实也证明了,其实他们那些家伙,压根就没有谁真的想对日本全面开战,准备复出无数的惨痛代价,来收复国土。他们,不敢!

    当事后诸葛亮容易,料敌机先囊括大局,难。即便智慧如石原莞尔也是如此。但至少,石原比所有人都清楚,应该在什么时候采取最为恰当的军事行动。很明显,现在开始执行北进计划,他认为是最合适的!

    梅津美治郎缓缓地点头:“中国的军阀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嘴上说的好听,其实没有一个真的想为国家作出牺牲,包括那位委员长先生在内。只要帝国不作出太过严重的进逼,他们会像一群缩头乌龟一样的盘聚在自己地盘上,而不考虑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业!所谓劣等民族的形状,就是这样。石原君的判断,的确非常之明了!”

    板垣征四郎压抑不住心中的兴奋,提高了调门道:“那么,我们就趁着这次外蒙军进入诺门坎地区的机会,发起战斗吧!俄国人一定想不到,我们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这的确是绝好的时机!”

    一直保持沉默的岗村宁次中将却皱着眉头提问:“大本营参谋本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