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著书推广,大明的一些士大夫与某些帝王不同的是不会因为自私而不让利民之科学知识藏于高阁。
让朱厚照更加欣慰的是,大明这个时代没有甲午中日战争,但张璁等革新派官员还是通过自己异于常人的远见预示到大明在进入蒸汽工业革命后,真正的对手不是来自于外面,而是来自于内部的阻力。
哐当一声
大明的第一辆蒸汽火车开始启动,刺啦的声音响起,浓浓的白雾从黑色的烟囱里喷涌而出,整个火车在铁轨上驰骋起来,犹如冬日里奔跑的壮小伙,正全身冒着热气,踏着矫健的步伐驶向远方。
铁路一直蔓延到哪里,蒸汽火车就一路开到了哪里。
春寒料峭的华北平原上,又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柔美的华夏江山也多了一丝硬朗。
朱厚照看着倒退的树影与在京郊的厂房与在京郊农田劳作的农夫,仿佛在看一部关于现今大明的横切纪录片。
而这时候,朱厚照又不由得说道“大明有时候就像这列火车,谁也不知道他将来该驶往何处,如果你们觉得理学不足用,再找一门学问便是,治大国如烹小鲜,要顺势而为,既不可刻意阻挠也不可急切冒进,先一步步来,等交趾收复后,西南的土司也得趁机处理一下,时代不一样了,大明对待各方势力的态度也得不一样。”
张璁和夏言都拱手称是。
在蒸汽火车到达通州后,朱厚照和一众官员才下了车,而这时候,通州的官员也早已在此迎接,通州城的百姓也聚集到火车站附近观看,对于他们而言,这火车是第一次见,皇帝也是第一次见,自然万分新奇。
朱厚照与百姓们做了简易地互动后就住进了通州的行宫,张璁和夏言等重臣也受朱厚照圣谕暂住于行宫,对于张璁和夏言等官员而言,能够乘坐火车从京城到通州的确是很震撼的事,他们似乎意犹未尽,也迫切地想让全天下的人都享受到大明这种新的交通工具。
当然,作为中枢之臣,他们也在想着蒸汽火车与铁路的出现可以给大明带来什么,自己作为皇帝陛下信赖的辅臣该如何让这种新事物利国利民。
朱厚照也是在想这样的事,因此,他在行宫里召见了涉及这次从京城到通州的铁路建设与蒸汽列车运营的官员们,且表示要成立一个铁道部和铁路建设局与专门的蒸汽机车生产厂,负责整个大明的铁路运营管理与建设以及火车制造与与改进。
最终廷议的结果是让工部左侍郎秦玉担任铁道部尚书,徐阶为铁道部左侍郎兼领铁路局提督,具体负责对铁路建设与运营工作。
之所以让徐阶负责,是因为徐阶在做顺天府丞期间是第一批参与运用蒸汽机车的官员,也是第一批负责建造铁路与运营铁路的官员。
当然,现在还在铁路建设初期,徐阶也只能暂时负责京城到通州的铁路运营与管理。
从京城到通州的铁路最开始主要负责运输粮食与矿产以及工业产品,除此之外,也有专门的列车负责载人,不过,载人的列车分成了卧铺与有座、无座以及贵族车厢四类,卧铺还分为软卧与硬卧。
贵族车厢主要是帝国重要人物所乘坐的。
朱厚照的专列也在制造中,除此之外,朱厚照还特旨让内阁诸臣与近卫军枢密使拥有一辆专列的特权,以方便他们以巡视地方政治军事等事。
京城与通州之间有了铁路线后对于京城与通州间的货物运输又便捷了许多,且从此开始,不仅仅再只是公路运输,使得单日运进与运出京城的货物更多。
南北的漕运也没有因此反而更加繁忙了些,没有受到海运开通后太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大明的蒸汽轮船制造也提上了日程,在福建月港的大型船坞基地,一辆浅灰色的铁甲战舰正在被加紧制造中,近十万名奴隶在监工的监督下,不分昼夜地将从武昌、通州以及上海、太平等地的优质钢材运到船坞。
而从京师大学、中央大学等高等学堂毕业的大明工程师们正戴着钢制头盔拿着图纸在各处高台指挥着,指挥着底下的奴隶利用滑轮与吊塔将这些钢材吊到合适的位置由大明的技术人员进行焊接,在各处高架上的大明工匠们正熟练地对这些钢材进行焊接,化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有机化学的出现,使得大明已经掌握了乙炔的生产与应用,再加上电弧的发现,使得焊接技术改进了不少,使得一些大明工匠可以进行更先进的焊接技术。
而铁甲舰也因此有了制造成功的可能。
但即便如此,现在还没有制造成功,在很多细节方面还是有很多技术难题。
总的而言,大明现在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期,因为在动力上已经从传统的人力与畜力升级到机械动力,所以接下来不过都只是把机械动力应用到各行各业而已。
正因为此,导致各种蒸汽机器与蒸汽类产品蜂拥出现。
朱厚照与大明朝廷也毫不吝啬,疯狂砸钱,使得研制新工业产品和新技术的科研人员积极性很高,连一些士大夫也增加了对这方面的兴趣。
正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