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成河!而所谓的监生闹事也得以被迅速解决!
而杨廷和也替朱厚照担下了屠戮士子的骂名。
杨廷和对此也是欲哭无泪,百般无奈,因为他本来是想让朱厚照屠戮士子,如今却让他自己成了刽子手。
不过,杨廷和现在也无法辩解,他现在已经彻底病入膏方,就是李时珍他爸也救不了他,他现在只能在病床上痛苦的哀嚎着。
不过,接下来几日弹劾杨廷和的奏疏依旧犹如雪片一般飞进了紫禁城。
连素来对杨廷和还挺有好感的马文升等浊流官员都对杨廷和极为痛恨,他们没想到杨廷和会如此急功近利,为取得朱厚照的信任,竟不惜做出屠戮士子的事来。
清流官员自然也不例外,痛斥杨廷和为叛徒,把他们骗的怎么狠,甚至有人开始怀疑王鏊是被杨廷和故意杀害的。
不知不觉,杨廷和又替朱厚照背了个锅,严嵩也应该感谢杨廷和,因为杨廷和也替分担了士绅们的仇恨。
唯独只有杨廷和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朱厚照让他这样做的,但杨廷和这也算是自作自受。
很快,杨廷和便在痛苦中死去,而士绅们皆因此额手称庆。
等到杨廷和棺椁回乡时,更是被士绅们致使人沉入江底。
而且这些士绅们在文字上也不饶恕杨廷和,各种痛骂或揭露杨廷和罪恶的文章迅速出现在京城内外,大街小巷。
朱厚照也通过这件事认识到了这些士绅们在对待自己敌视的人是多么的狠辣,也让他意识到强大自己军权的重要性。
而对于马文升等锐意革新的官员们而言,倒也因为王鏊和一大批江南监生的死,让他们看到了整顿地方吏治的希望。
毕竟地方吏治整顿最大的阻碍就是江南一带。
而如今,江南一带士绅集团在朝中的势力随着谢迁、王鏊等的被诛而大幅度削减,这个时候自然是整顿地方吏治,尤其是江南吏治,加强中央对江南控制的最好时机。
于是,吏部尚书王鏊上了一道奏疏,希望朝廷于明年即正德二年就开始进行大计。
所谓大计便是对地方官的考核,如同京察是对京官的考核一样,之所以要进行大计,理由则是地方积欠税赋实在太多,盖因地方吏治**,是故需要推行新的考成法到地方。
而此时,江南士绅们在中央再也组织不起强有力的反击,阻止中央进行大计的决议。
朱厚照很快便让内阁与司礼监同意了王恕的奏疏,正式诏令吏部,明年开始进行大计,把新的考成法推行向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