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6章 新的波澜(1 / 2)  重生之大唐中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很快朝廷便任命杨师厚为平壤都督府都督,以顾全武为耽罗都督府都督,其他的人事任命都在后续的公文中。

    对于这纸任命,反应最大的反倒是新罗的使节,因为这直接损害了新罗的利益。

    不过任凭这些新罗的使节如何反对,也不可能阻止朝廷的任命传递下去。

    圣上铁了心要回新罗,肯定不会因为新罗不同意就放弃,就算是有朝臣反对,也不可能阻止圣上的旨意。

    更何况,对于这事,内阁大多都赞成。

    不过这两个都督府的实力都比较弱小,两个新任的都督可谓任重而道远。

    耽罗都督府还好,平壤都督府的压力比较大。

    平壤都督府如今属于新罗的国土,虽说早已因为百年前的战乱,荒废了,如今也不在新罗朝廷的实际控制下,但南边就是弓裔、梁吉等新罗地方豪强叛军,北边则是渤海国,外部形势不太好。

    所以短时间内,杨师厚需要增加这里的人口,恢复生产,重建城池,壮大平壤都督府。

    得知这个消息,新罗的使节肯定会派人回国报信,商讨后续的办法。

    菅原道真没想到一来就碰到这事,大唐重回新罗,不知道对于倭国是否是好消息。

    他还在等待大唐这边的调查结果,不过在这段时间,其他使团成员却没闲着。

    因为这次出使,更多是为解决海盗之事,所以选派的留学生比较少,乐师、画师和医师反倒是挺多,除此之外就是像三善清行一样仰慕大唐文化的人。

    虽然遣唐使团有数百人,但其实进入洛阳城的只有几十人,这个数字已经很多,以前的遣唐使团,只允许数人进入长安。

    这是李晔刻意为之,不用洛阳的繁华吸引这些倭人,怎么培养倭奸?

    想要国子监留学,也不是容易事,必须得参加考试,起码得学会写汉语、汉字吧。

    只有考试过了的人才能进入国子监学习,当然也可以长安书院这些书院学习,就看能不能考中了,而且还得自己去长安。

    只要考上了,都一律对待,没考上继续考吧。

    不过这次,李晔却刻意开放太学,当然是东都的太学。

    倒不是李晔多大方,因为东都的国子监诸学,无论是办学规模和师资实力都不如长安。

    可以说,东都的国子监诸学,就像是长安国子监的分校,所以李晔开放太学让这些倭人求学者旁听也不是多大方,而是充实一下人气,反正只是旁听一段时间。

    恰好太学主要学习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算是给这些倭人熏陶一下中华文化,顺便洗洗脑。

    。。。。。。

    就在菅原道真这边在洛阳着急等待的时候,在倭国北部的虾夷岛却是迎来了局部的统一。

    清原哲在大唐锦衣卫的支持下,得到了一千柄横刀和五百支长矛,加上又有锦衣卫帮忙训练军队,很快就在组建起了一千五百人的‘精锐部队’。

    勉强算精锐的,即便是这些横刀都是当年朝廷征战藩镇的库存,质量不如禁军所用,但对于缺乏铁器的虾夷人来说,可以说得上精良武器。

    至于这军队,别说跟大唐的州镇兵比,连新罗海盗都比不上,怎么跟唐军正规军比?

    不过对付岛上的其他虾夷人来说,错错有余。

    所以清原哲很快统一了渡岛虾夷、渡觉虾夷,还吞并了一部分西虾夷。占领的土地或许没有虾夷岛的一半,但是人口却是控制了过半,差不多十万左右。

    这个人口对于大唐或许不多,对于倭国也不过,最多相当于倭国一个令制国的人口。

    但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组织起上万军队的清原哲并不满足在虾夷岛了,想要南下攻打陆奥国、出羽国,解救那些地方的虾夷奴隶,进而壮大实力。

    并且他还打算攻下陆奥后便建国,然后奉大唐为宗主国,全面学习大唐。

    清原哲并没有前往洛阳,而是到了明州、杭州和升州后就返回了,他返回的时候,菅原道真一行都还未抵达大唐。

    之所以他不打算在虾夷岛建国,是因为虾夷岛土地太过贫瘠,陆奥国虽然也不如倭国核心地区那么土地富饶,但比虾夷岛要好了很多。

    而且他知道陆奥国的实力,就凭他那一千五百精锐就可以横扫陆奥国北部,更别说他的军队更多。

    对于清原哲的迫不及待,派来负责训练虾夷军队的锦衣卫并没有阻止。锦衣卫并不是真的要扶持虾夷立国,只是想让倭国多点麻烦,加上西边的海盗,倭国有的受了。

    既然清原哲这么着急,出现了损失,也对锦衣卫在倭国的布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虾夷岛距离陆奥国最近不足百里,最远也就百余里,所以在天气较好的情况下,不需要大船,乘坐小船这些就能横渡后世的津轻海峡。

    虽然清原哲雄心勃勃,但也知道控制陆奥国北部的安倍氏有多强大,若是直接乘船在靠近陆奥国重镇登陆,肯定会损失很大。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