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1章 杀手锏(1 / 2)  逍遥小地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纸贵、墨贵、抄书更贵。

    更别说,许多经书的注释等书,各士族都是私藏的,并不会拿出来分享。

    “陛下,雕版印刷能将书籍成本大大降低,一卷万字的书籍,只要五六十个雕版,雕版是固定的,印刷的书籍数越多,则成本降的越低。”

    “五六十个雕版多少钱?”李治追问。

    “一套雕版五六十块,要不了多少钱,其本钱不过是写版和刻版,写一套版其实也就千文左右,跟抄书价格差不多。刻版成本只要是雕版木板钱以及雕版工匠的工钱,一个优秀的工匠一天就能刻一个雕版,但雕版工匠的工钱可远不及抄书人。”

    再好的雕版师傅也不过是匠人,而再落魄的抄书人也是读书人。

    一个工匠一天的工钱才多少?百来钱就不错了,一套雕版就算要六十个工,也不过六千钱工钱,材料成本又能有多少呢。

    一套雕版刻下来,总成本不到十贯钱。

    如果只印一本书,那确实是比不过抄书,抄一卷才一千钱,抄的还更好看些。

    但如果是十本,百本,甚至是一千本呢?

    印一千本和印一本,雕版成本不变,不过是多点纸张、油墨的装订工钱而已,但那是小头。

    抄一千本就是抄一本的千倍价格,一本一贯千本就要一千贯。

    印一本十贯,印一千本可能成本才一二百贯。

    数量越大,雕版的成本就越低,这就是雕版的优势,何况,雕版还有一个好处,只要写版人识字就行,雕版人不需要识字,甚至一个版校对好了,后面就可以一直印,不用再担心会有印刷错误,不用如手抄一样,本本要校对。

    关键一点是,培养一二百个甚至几百个雕版师傅容易,找一批印刷和装订工人更容易,但要找上千个抄书人同时抄书可不容易,这可不光是成本的问题。

    “陛下,朝廷科举明经科考试的九经,一套九经若交给臣来印刷,臣可以一年内印出一万套来!”

    九经是三礼三传加上易、书、诗,这是明经科的教科书,考试的内容都出自这九本儒家经典。

    “一年印一万套九经?”李治眼中精光暴起,如一头噬人猛虎般盯着李逍。

    “一万套九经。”李逍自信的道。

    “一套要多少钱?”李治再问。

    俗话说的好,九经正文,通不过四十七万八千九百九十五字。童子日诵三百字,不五年,略可上口。

    说是少,但一套下来可不少字,足足四十七万多字呢。

    一卷万字,那也得四十八卷。

    长安厉害的抄书人,一天抄一万,那也得抄上一个半月。

    李逍雕版印刷,一个版也就一百多字,一套版就得两千六百多张,若要印一万套,肯定得好几副雕版,光刻版就得几万张,这是个不小的工程。

    不过雕版印刷量越大,成本就越低。

    “板钱约五六百贯,写版约二百贯,纸和墨钱稍贵,印刷装订工食钱另计。”

    “你就说一套九经多少钱?”李治搞不懂印刷的成本,直接问。

    “如果印一万册的话,一套九经四十八卷,成本大约可控制在三十贯内。”

    李治听闻心里算了一下,抄书的话,一套九经起码抄书费就得近五十贯,这纸墨笔钱还要另算,而纸墨可是花费很高的。总的来说,正常抄一套九经,估计不下百贯钱,哪怕再差的,也少不了多少。

    因此说,这时代,许多人读书都是借书自己抄。而若是家族条件一般的,抄都抄不起。

    抄一套成本总算下来得近百贯,而印刷一套成本才三十贯?

    这才不到三之一啊。

    “陛下,关键还是纸太贵,若是陛下给臣一些造纸和造墨工匠,臣还可以把成本再下降不少。”

    造纸术虽出自汉代,但在南北朝时期有飞跃的技术进步,不过虽然造纸术大为提升,可纸张依然很贵,唐朝的纸价比起宋朝来,估计十倍不止。若是跟明清时比,那更是相差几十倍之多了。

    造纸这东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只不过士族们大多藏珍着。

    “你有办法降低造纸和制墨成本?”李治问。

    “可以。”

    就算李逍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新的造纸技术,但只要对工艺流程等进行些改良,那么效率也会大大增加,后世的生产管理水平哪是这时代人能比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本来就成本较高。

    如果加大规模,提升效率,甚至在原材料这块加以控制,那么成本肯定能大大降低。

    再说了,印刷书籍的目的是普及推广,又不是搞珍藏,因此并不一定就要非常好的纸张。纸张质量差点,成本自然也就能再降许多。

    至于油墨,现在这技术本就在李家手里,如今成本较高,那也是产量较少,如果扩大工坊,加大产量,这总体成本也是还能再降一降的。

    “如果有自己的造纸坊和制墨坊,那么改以前的册页和卷轴式书籍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