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4章 重开大选(4 / 5)  小市民的奋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西北以国会逾期为口实要求解散国会,意在重新大选,利用其复兴谋取国会多数席位,为司马出任国务总理铺平道路,西北的意不在用枪炮夺权,而是想借国会之势和平夺权≈在复兴党在全国各省⌒、县皆有设有党部,各级党部均唯西北总部是从,按其党章规定,党地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如果上级组织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并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复兴党结构紧密超乎外人地想象,所有党员言行举指均受党纪结束。第一届国会解散后,无疑形同一体的复兴党将是最大地赢家!复兴党除了拥有外界难以想象的资金作为依持外,还有西北地官方、半官方宣传为其张目,我们想在国会选举中取胜的机会非常渺茫。”

    在提到复兴党时胡汉民脸色显得有些无奈,复兴党从组建之初就展现出了超过国内任何政党的天然优势,西北以足够强大的实力作其依持,而自身严密的组织结构、目标政治纲领的明确这一切都是国内任何政党难以媲美的。

    现在消息还没传来,只是通过在京城一些渠道的得到这个消息,不过最快也就是明天早晨估计全国就会知道这个消息,到时举国上下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沸腾模样,胡汉民可以想象出来,早在半年前,国内的就有人喊出同样的声音,而现在这一切终于变成了事实。

    “没有消?我们不是赢得上一次选举了吗?这次就没有机会?”

    西北解散逾期国会、重开大选的通电让身处上海的荪文和部分中华革命党的成员看到了机会,但现在听胡汉民这般解释,荪文的眉头顿时皱紧。

    “先生复兴党一直坚持所宁缺勿滥的原则,任何申请入党者由两名党员正式推荐,填写入党申请书,向党本部或居住地市县支部提出申请,而且还需要经过一年的考检,如无正式党员推荐,只能作为外围服务人员●上海复兴党党部八成工作人员都是志愿服务人员,大都是在大学生。复兴党全国各省党员除各地政府官员外大都为当地知名士绅,以上海为例,上海但凡资本过五万者至七成上均为复兴党党员,在江苏这个比例亦在六成以上。在安徽亦超过四成,山东、河北、河南、江西、湖北、浙江等省均超过五成〈照其年会上公开的数字,全国复兴员党员超过五十三万人,其中西北约占半数∪生,全国几乎每省约有数千人至少两万人不等的复兴党党员,这些人无不是当时政要士绅、知名人士,每县均有十数人,因复兴党实行严格的党员考核制度,这些党员在当地大都是享有良善之名,按现行国会议员选举办法。各散各地的复兴党员无疑会听从上级指派,全龙已方候选人当选。复兴党和我们不同,他们是一个整体▲我们……连李根源、章士钊ˉ永建、陈强现在都是复兴党党员!”

    胡汉民的脸上带着些许苦笑。在癸丑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先生、黄兴、李烈钧等皆避居衡,国民党亦被袁所解散∪生认识到革命形势主要必需把袁打倒,乃于民国三年在日本组织了一个中华革命党。尽管在组建中华革命党时,试图整合革命党量为一体,但是结果无疑是失败的,甚至最终导致了国民党的分裂。当初残留于国会的国民党右派,而以章士钊、李根源为首的右派大都在过去一年中加入复兴党,国民党已经不是七年前的那个国民党。

    “展堂,不改组政党,革命亦无前途可言H逍∷低言、雪生二人当初反对我党章程,哎……论其组党,我们不及司马良多。”

    想到当初众人反对之由,荪文不禁有些感慨。当初为团结革命量,自己在誓词里加上了“愿牺牲一己生命、自由、权利,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一段话,并要求入党的人在誓词上印上指模,又规定党员分为首义党员、协助党员、普通党员三种。黄兴等人对这些要求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忠于个人,不够民主、平等。最终导致了国民党的分裂。

    而现在复兴党用一个巧妙的面对党旗宣誓的入党仪式取代了这一切。“我志愿加入中华民族复兴党,承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终身。”

    相比之下复兴党无疑更为成熟,严格的入党要求,确保了其党内未混杂有鱼龙混杂之辈,用党的纪律制度保证党的团结盟,靠党的制度要求党员的服从。

    “二十一条纲领比三民主义更吸引人!”

    先生的感慨让的胡汉民在心中冒出了这个念头但却未说出来∴比于三民主义,针针见血的二十一条纲领吸引了太多国人的眼球,对国人而言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帝国列强的压迫、凌辱,而西北的二十一条纲领前五条,就是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复兴党成功的把国内政党惯言的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以外部矛盾、国家民族的生存为号召团体上下的方法无疑是成功的,成功的吸引了国内忧国忧民之士,进尔以一致对外、复兴中华为名实现了上下的一体团结。

    “吾入复兴党不为革某人某派之命,仅为国家民族之复兴!对外争国家民族之尊严!对内谋百姓安居乐业之政!”

    章行言在入复兴党时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