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个政党的诞生(下)(3 / 4)  小市民的奋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内汉冶萍公司制造的钢轨不同,这批钢轨的规格,并不是国内普遍使用地英制八十五磅重轨,而是西北钢材公司专门设计制造的三十八公斤重轨,每米钢轨较英制八十五磅重轨的轻了近六百克。但是其承载能力并不亚比英制八十五磅重轨,因此相比于英制八十五磅重轨,这种三十八公斤重轨在节约一定原料降底成本的同时,并没有降底其技术指标。

    当然说是钢材公司的技术研究室设计,实际上这种三十八公斤的重轨地全部技术资料,全部都是源自司马从后世带来地三十八公斤重轨的技术资料。实际上就是现在地钢材公司的几十种产品的技术规格。实际上都是参照后世国家标准,而不是这个时代的标准∝竟这些产品大都是直接引用的后世技术资料,自然所需的标准规格也就必须要采用后世的标准。

    “刘,抽选取样回化验室进行化验。”

    穿着工作服带着护耳的卡尔.克劳德对着身边的中国技术员大声的喊到,之前用量尺以及钢轨尺寸检验样板,按照《中华式每米三十八公斤钢轨型式尺寸》对已生产的钢轨进行了初步的检查后,卡尔知道现在需要钢轨的成分进行化验,以保证这批钢轨的质量,现在不过是刚刚制造出钢轨,在没有完成所有检查之前,暂时还不能出厂。

    “什么!啊!好的,卡尔老师!”

    听到卡尔的话后,正在仔细检查着钢轨的刘青琴大声回答到,虽然西北冶金研究所的研究员,但是刘青琴却是卡尔.克劳德的学生之一。

    西北冶金研究所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家专门从事冶金研究的技术机构,成立不过四个月,最初只是靠着国内几名留日、德归国的冶金专业的留学生和几十名内地聘请来的工科生从事着最简单的冶金研究,实际上就是技术吃透,研究学习公司提供的一些技术资料,以便应用于生产之中。

    自从卡尔这个从美国来的冶金专家来到西北出任冶金研究室主管以来,冶金研究室中包括那几名从日、德留学归学的冶金专业学士、硕士和其它的工科生们,一起成为了卡尔这个芝加哥大学来的冶金专家的学生,跟在他的后面学习着。

    现在的西北冶金研究所,虽然卡尔.克劳德这个移民美国的德国冶金专家来到西北不过才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在现在在他的努力下,研究所已经建成了包括为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孔型设计、铸造、耐火材料、金相热处理、金属防腐蚀等个专业研究室。

    当然现在的研究量仍然很是薄弱,如果不是卡尔先后写信邀请自己的在美国的学生和朋友,恐怕现在也不会建成目前这个亚洲涉及门类较为齐备的冶金研究所。

    “真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发现含铜钢的妙用,也许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无心插柳吧!。”

    看着眼前地钢轨,卡尔.克劳德知道眼前的这些钢轨和自己过去所接触的锰基钢轨有所不同,不同的地方是在钢材炼制过程中人为的添加了铜。

    一直以为。在卡尔.克劳德的所接触到的资料都把钢中铜视同“瘟疫”、“祸害”,尤其是在轧钢过程中,钢中含铜的话在压力加工后钢材表面发裂,看着眼前地钢轨,卡尔说到。

    钢轨中含铜,实际上后世的一个研究成果,这个时代的汉冶萍公司生产地钢轨的成分中都含铜,耐腐蚀性比不含铜的还高出数倍。耐磨损性也高出数倍,后世在中国的南北锰硅铜钢轨被普遍采用,性能远优于不含铜地轨道钢。

    因其耐腐蚀性能较高、性能优良。在后世时不但用于制造钢轨,车辆船舶’油井架、广播电视塔和高压容器,还用于大桥建设和远洋巨轮、以及军舰和潜水艇的耐压壳体,坦克。水运坦克和各类装甲车,也都是用含铜钢制作的。

    正是因为看到含铜钢的广泛用途,因此含铜钢在西北被当做一种重要地工业用钢进行研究、应用,当然目前受限于技术的原因。只能用于钢轨和薄板制造之中罢了。

    “卡尔先生,我想这台轧钢机,也许将会写入西北的工业发展史之中!而您的名子,也必定会在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史中留下最炫耀的一笔。”

    待看到卡尔吐了手中地工作的时候,穆藕初走到他的身边大声的说到,穆藕初之所以会吐手头的工作来到这里。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冲着正在工作的大型轧钢机,这部轧钢设备,是西北公司制造地第一种大型工业技术装备,而制造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地,就是眼前的卡尔.克劳德。

    受限于时空异常点地尺寸,像诸如大型龙门式铣床、大型水压机之类的设备。根本不可能通过异常点运到这个时代。除了像加工钢板、钢筋、焊管之类的中、腥逍∷低轧钢设备。可以通过时空异常点运过来之外,稍大型的设备。根本不可能通过那里运抵,像轧制钢轨的大型轧钢设备,就不可能通过时空异常点外购。

    如果西北想自行生产钢轨,除非了外购轧钢设备外,只能依靠图纸自行生产,而这些西北薄弱技术量立即被显现了出来。幸运的是卡尔.克劳德的到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快轧制钢轨的设备便在卡尔.克劳德的主持下,被重型机械厂生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