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卷新时代 第304章 悲壮的决择!(求月票!)(3 / 4)  小市民的奋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量有限,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波兰是一个倔强的民族,如果大起义爆发的话,界时会有数十万华沙的志愿人员参与其中,而且像救护队、灭火队和炊事组织等很有可能参加到起义中。”

    尽管将军对自身的力量颇为自信,但冯佩斯上校仍然尽职尽责的如实提出自己的看法。

    “将军,现在在华沙我们仅只有1万5千余部队;或许我们的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而且可以在起义爆发后得到增援,我们的部队配备有坦克、大炮和飞机,与起义军形成鲜明的对照。无论在人数上或装备上我们都较起义军占绝对优势。这或许是一场双方力量悬殊得出奇的争夺战,但是将军,我们必须考虑到3年前,在犹太人隔离区,那引起犹太人在那种劣势之下,同样发动了大起义!现在波兰人同样也会那么做,现在中国人已经逼近了华沙!为了以主人的身份迎接中俄联军,确保波兰未来的独立,科莫罗夫斯基和伦敦的流亡政权一定会发动起义!”

    面对的佩冯斯上校的肯定,施塔赫尔突然笑了起来。

    “我的上校!波兰不会倔强到以牺牲一代波兰人作为代价,发动一场起义!无论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都不会给这支效忠伦敦的军队任何支援!如果波兰人起义的话,他们反倒会利用我们的手消灭这些人,如果这样的话,我敢保证,中俄两军会停止进攻,界时我们在东线至少可以赢得时间!”

    回过身来的施塔赫尔面对着佩冯斯上校,脸上的笑容一敛。

    “或许我们比波兰人更需要这场起义,但唯一可惜的是——至少不会是现在!”

    “现在!就是现在!国内军必须要在立即起义!”

    在华沙的一间剧场地下室内,身穿便服的化名为博尔的塔德乌什?科莫罗夫斯基用异常坚定的口气道出了自己的决定。

    “两个月来,在中俄联军的进攻下德军在白俄罗斯连遭失败,25个师被歼,3周之内后退500公里;紧接着,在布格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又遭失败。德军缺乏预备队,他们已不可能夺回东线的主动权。中俄联军在人数、装备和速度方面都占优势,他们能够渡过维斯瓦河,占领西岸,准备向奥得河进军。在维斯瓦河中游,柯尔托斯基元帅指挥的俄罗斯皇家近卫军第三集团军群拥有绝对优势,步兵为3。5比1,坦克和大炮为5比1,德军处于绝对的劣势!而张镇国率领的第一集团军群已经兵进捷克斯洛伐克,德军东线的败局已经注定了!”

    尽管并不喜欢柯尔托斯基这个的有着伯爵头衔的俄罗斯元帅和他率领的俄罗斯军队,但是科莫罗夫斯基却清楚的知道,俄罗斯第三集团军群的猛打猛攻,为华沙的起义创造了良好的时间,波兰光复的时刻已经来到了。

    “现在,面对中俄联军的进攻,德军面临两种选择:他们或者不经战斗而放弃维斯瓦河和华沙,或者是控制局势,保卫维斯瓦河,为华沙而战。”

    作为伦敦任命的国内军总司令科莫罗夫斯基扫视了一眼身旁的国内军高级指挥官,尤其是沉思不语的化名蒙特尔华沙地区司令克鲁西尔上校。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国内军都应在适当时机进攻华沙的德军。在第二种情况下,这将缩短控制首都的战斗,付出最低限度的牺牲;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使国内军作为主人和自己家里的主事者去迎接中俄联军。我已经得到了伦敦流亡政府任命的代表、副总理杨科夫斯基的同意,原则上决定在华沙进行战斗。同时他们还把这个决定提交波兰地下议会,并得到了它的同意。”

    克鲁西尔上校沉思不语,作为华沙地区司令的他明白,华沙的国内军力量与德军之间的悬殊,一但这场

    “蒙特尔司令官,我们必须要立即发动华沙大起义!现在德国人让所有波兰人都去挖战壕,以抵御俄罗斯人,所有的波兰爱国者都已经明白了,现在到了发动起义的时候了。我们计划对德国兵缴械,用华沙的大起义向全世界表明,波兰不是在俄罗斯人或德国人以及中国人的手中,而是掌握在波兰人手中,波兰军队已做好了斗争准备。如果这一计划成功,我们就能在政治上迫使俄罗斯人承认自由波兰,承认流亡政府的合法性!这实际上是一场赛跑!独立的波兰与被奴役的波兰之间的赛跑!”

    科莫罗夫斯基的语气变得越发严肃,表情也变得的很是凝重,对于克鲁西尔的沉思,他知道原因,起义者需要面对的敌人,在数量上旗鼓相当;在武器和技术装备方面,德国人占绝对优势。而且他们还能召唤空军和坦克部队的支援,国内军则无此后盾。

    但是无论是伦敦的流亡政府或是自己希望获取速胜,以“华沙的自我解放”来阻止俄国人和中国人的染指。

    波兰不是捷克,也不是波罗的海三国,无论是过去的苏俄或是现在俄罗斯,他们对波兰问题最为关切,这不仅因为500多年来波俄两国经常兵戎相见、发生公开的军事冲突,民族矛盾尖锐,积怨很深,而且在过去的25—30年内,德国人得以利用波兰领土作为侵略东方的走廊和俄罗斯的跳板。

    正因如此,无论是苏俄或是俄罗斯都希望望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