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载弹量就大幅降至高空飞行2500公斤或中空飞行5500公斤。换言之,按照27规范研制的轰炸机进行远程轰炸时,实际攻击力只相当于一架中型轰炸机!
空军修改规范,迫使公司在制造出原型机后,不得不对设计进行全方位的修改,其间的多次修改证明xh-32的气动性能和操纵品质还是非常优秀的,没有必须进行空气动力学上的改进。
尽管受到航空技术水平的限制,制造80吨级的h-32型轰炸机期间面对着重重困难重重,但最大的问题却在于飞机的心脏,也就是发动机上,h-32原型机进行的一系列的试飞后发现发动机有过热问题,并且在过热时有起火的危险,发动机起火从此时起成为他的“顽疾”,如噩梦般伴随他的整个试飞过程,在最初的近两年之中,几乎连在梦里,秦国镛都会梦到因发动机燃烧引发的数次事故。
最初他的原型机使用的是2500马力的xd-x-18-2500型双排18缸发动机,但是随着空军对规范的修改,2500型发动机已不堪重任,为此公司不得不合西北通用动力公司合作左制新型大功率发动机,双排18缸发动机本身就有自燃风险,而新的xd-x-42发动机,有多达4层星形,共42缸,其初始型号功率即达到3500马力。多层星形的后面的层次会有冷却问题,因为流过的空气已经在前面被加热了,冷却效果要下降,自燃风险无疑进一步加大。
最后西北通用动力公司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采用强制冷却风扇,尽管后两排的气缸的冷却问题依然难以解决,但总算勉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了36小时持续运型零自燃的考验。
在这个问题解决后,等待了三年多的空军总算是欣然下达了定单。相比于于氏、翔升的设计,空军在情感上和理智上,都更倾向于中飞的h-32,而且相比于另两家公司,中飞最大的优点是,拥有庞大飞机制造厂,庞大的生产能力,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h-32,更何况h-32充分采用了相对成熟的技术。而且同时还采用了一些另两家公司未采用的新型技术,毕竟相比于国内任何公司,中飞拥有他们难以企及的西北公司下属的数百家技术企业提供的最新、最先进技术支持。
西北公司尽管分解在了数百家企业,但这些企业现在仍然和过去一样,拥有全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力量,二十七年来,其技术一直远远领先于中国工业界,和过去不同,他们总会将最先进的技术,优先用于公司系统内部企业,以确保内部企业的竞争力,这种“闭关”,使得他们可以在很多领域拥有其它公司难以企及的优势,就像h-32工程一样,表面上只有中飞参与,但h-32的子系统,却有超过36家西北公司系统企业参与这一工程,为其提供最先进的子系统技术支持。
“h32轰炸机空重为41423公斤,最大起飞重量82295公斤,翼展的50。05米,机长32。38米,全高10。36米,最大时速612公里,巡航时速368公里,升限11251米,作战航程8400公里,作战半径4000公里,最大载弹量13200公斤。机腹有前后两个炸弹舱,每个弹舱有独立的舱门。投弹时有一个定时器控制投放顺序,使炸弹在两个弹舱中交替释放以保持飞机重心。h-32的发动机是全新设计的西北通用动力x-42-3500型四十二缸气冷星型发动机,每台达到惊人的3700马力。为了增强高空性能,x-42-3500配备有两个通用动力w-11涡轮增压器而不是通常发动机的一个,增压器由西北通用动力公司的电子系统自动调节。安装直径5。5米的三叶螺旋桨,由减速比为100:35的减速机驱动。发动机舱在外形设计上尽力减少空气阻力,将滑油散热器和增压器中间冷却器直接直入发动机进气口下,减少迎风面积。虽然庞大,h-32的结构却十分传统。除了控制翼面是织物蒙皮外使用全金属材料。每个起落架配备双轮,尾部有一个可伸缩的缓冲器,在飞机进行高姿态着陆和起飞保护尾部。机组编制预计10到14名,一般为12名,包括正副驾驶、领航员、投弹手、机械师、无线电报员、雷达操作员和五个炮手。投弹手与投弹瞄准具和射击瞄准具一起被安置在机鼻最前方,正副驾驶并排坐投弹手后面,周围有防弹钢板和防弹玻璃的保护,机械师、无线电报员和领航员紧挨着驾驶舱后。后段的增压舱是四个炮手和雷达操作员的位置,都有装甲隔板保护,尾炮手坐在尾部单独的增压舱中,只有在非增压飞行时才能进出尾部小舱。……但最值得的还是他采用的西北精密电子仪器公司轰炸瞄准雷达,雷达通过扫描云层下的地面产生一幅能被受训操作员读懂的“地图”,雷达发射3厘米波,回波在机载阴极射线管上显示,最好的反差是水和陆地的交界,此外城镇的回波比郊外空地要强,因此可根据海岸、河弯形状和城镇分布与精确地图比较来判断目标的位置从而使其可以在的厚云层以及夜间对目标实施准确轰炸。”
不过在秦国镛在那里做着介绍着,已经走到飞机前的郑培林等人在仔细打量着这架轰炸机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