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卷大时代 第307章(3 / 5)  小市民的奋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我们很高兴兄长他勇敢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兄嫂已随兄长而去,以全海军战,夫殉国、妻殉节之忠……尽管我知道找回兄长的遗骸几无任何可能,但我仍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寻回兄长遗骸与兄嫂合葬……”

    这封信是海军上士杨晨尚在读书的小弟寄来的,国内的很多报纸将“夫殉国、妻殉节”杨晨夫妻称为“国民典范”,而这种典范的代价就是一个十九岁的女孩自尽为代价,作为外人沈鸿烈敬佩杨梁秀兰的节义,但作为海军长官,却不愿看到海军眷属都这走这条路。

    “这一次不知又有……”

    想到即将到来的战事沈鸿烈眉头一皱,望着车外因大量陆军部队进驻而显得有些杂乱的海军基地,沈鸿烈的双拳不禁握紧起来。

    西北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内,司马等人正在处理与辽东战争有关的事务。这场牵动世界政局引起全球动荡的战争,把司马的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变成了处理这场战争中发生的各种事情的决策中心,而战争在这里似乎成了每日必须处理的日常事务。

    司马坐在沙发里抽着烟两眼望着办公桌上的一份报告。国防部长兼陆军总长蔡锷和参总谋长王公亮以及大本营的其它一些官员则坐在两侧的沙发上,漫长的会谈使得司马不得不几次推迟与台湾士绅代表见面的时间,在于他们会面之前,司马需要具体掌握对台作战的准备情况。

    蔡锷就加强福建方向海军登陆台湾准备向司马进行汇报,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而两眼现出血丝,看得出来自从战争爆发之后,繁重的日常工作使这位身体本就一般的上将煞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尽管国内的船厂早在共和10年,就接到国防部的定单开始大量生产登陆舰艇,但受到欧战商船定单的影响直到去年登陆舰艇的生产才步入轨道,根据国防部的要求,自共和10年6月后,国内采购的客运船,必须采用d型无码头浅水运输船,也就是海军的“潜山”型大型登陆舰,但到目前国内仅有62艘同型船,目标前已被征用,加上海军的96艘,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没有足够足够的登陆舰用于运输登陆部队……根据海军提供的数据,即便是最乐观的推算,目前海军的的登陆舰船只能满足运送一个海军陆战师以及一个装甲师的水平以及其所需作战物资的水平。”

    蔡锷的话让司马眉头一锁,用力的吸了一口烟,吐也烟雾后掸了掸烟灰。

    “我自以为自己提前三年做了准备,可以打起来以后才发现有些捉襟见肘了……现在咱们是骑虎难下,必须要打下去,列强们斡旋奉行一个原则,你不打下来,就不可能支持交给你,台湾是一定要打的……不过,没有足够的登陆舰,这是一个大问题……目前咱们的国运被这个登陆舰给系上了,老史,你主管国内军工生产,告诉我,现在登陆舰艇的生产情况!”

    从三年前开始筹备对日作战计划开始,登陆舰的生产就是重中之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研制时间的浪费,通过国防科技委员会直接提供了二战时美国研制的lst登陆舰,甚至还要求海军在这种登陆舰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无码头浅水运输船”以适应中国长江和沿海落后码头设施,实现民用无码头运输为名,为海军储备登陆舰,但民间的需求总是有限的。

    被总理点到名的国防工业委员会主席史道姆。格威尔连忙打开文件夹,史道姆的眼中尽管没带血丝,但神色同样显得有些疲倦,自从12年元旦之后,史道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基本上全国每一家与军工生产相关的企业史道姆都亲自到场检查动员生产情况。

    “总理,目前国内各个船厂登陆舰的生产速度已经提高到不能再提出过了,11年6月前,每四个月才能制造一艘“潜山级”登陆舰,而现在是两个月,国内近4分之1的造船力量被用来制造登陆舰以及登陆艇……”

    “作战物资准备的情况怎么考虑?”皱着眉头司马转头朝王公亮看去。

    “对台作战物资早在共和9年兴建三沙湾海军基地时,就已经开始进运,目前三沙湾储备的作战物资可以满足6个师30天的作战需求,在浙江、广东、福建都储备有足够的物资,而在另一方面,三年来,虽然政府投入巨资改善东南的交通条件,但东南的交通条件依然落后,东南的港口设备同样落后,根据计算,在台作战部队需要从福建获得40%的军需补给,以东南的交通条件勉强可以满足这个要求……根据目前台湾仅有日军三个师团又一旅团,其中两个师团又一旅团为3月6日宣战后,日军紧急征召前欧战日本远征军台籍士兵组建,轻重武器皆欠缺,一旅团为征召台湾日侨组建,轻重武器均全,但考虑到其为临时征召平民,战斗力应在台籍师团之下。因而参谋部认为,第一批登陆部队陆战一师以及装甲十三师完全有能力巩固滩头阵地并向纵深扩散……另外海军需要空军派出至五至七个俯冲轰炸机联队支援作战。”

    “空军准备赴朝鲜参战,不可能顾及台湾了,海航不是有十八个俯冲和水平轰炸联队吗?”

    司马深思了一下开口说道。

    “能知空军把装备h-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