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也要简单和浅显的多。而近代化则不同了,商品经济占据了经济的主体地位,整个地区、国家、甚至世界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厂里涌出来的大量廉价商品摧毁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极其附属的小手工业,失去了土地的人们不得不到大城市谋生,在城市里第一次出现了数量巨大的普罗阶级,他们除了自己的双手以外一无所有,而他们的工作特点又使得他们之间联系紧密,有着良好的组织性,城市又给了他们广闻的见识,政治再也不只是一小撮人的事情了,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现象。而原先的部分统治阶级成员却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失去了旧有的优裕地位,往往对变革不满,甚至成为革命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旧世界简单的国家机器面对这种复杂的现象是非常虚弱和无力的。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的新军革命;伊朗巴列维国王白色改革失败,原教旨主义回潮,无不是这个原因。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近代化的国家无论成功和失败,都伴随着巨大的不稳定,唯一一个保持着较为稳定政府的英国是因为是最先工业化的国家,而且有广袤的殖民地,可以将矛盾转移出去,其他的国家在近代化的历史里充斥着革命、政变、对外战争和内战。简单的说,近代化成功与否的因素极其复杂,绝非简简单单用王朝统治者的民族属性就能够解释的,一个传统的汉人王朝能够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出这个泥潭,破了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走上康庄大道?我很怀疑。
以上就是我的疑问,但是如果问答案,我现在也拿不出来,或者说现在的答案未必就是未来书中的答案。人类的思维是很奇怪的,对一个问题,往往一开始认为是甲,随着认识的深入,又会认为是乙,然后又回到甲,不过这个时候的“甲”却并非一开始的“甲”,要深刻、丰富了很多。也许这就是我们初中在政治课里面说的“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沿着螺旋形上升的,不断深入的吧!”写书也是这样一个过程,随着书情节的发展,对当时历史背景了解的加深,作者的想法也不会一成不变,也是在不断深入的,所以还是自己去看吧,毕竟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不定我写出来是甲,有些读者却看出来是乙,这不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韦伯,写出一本不同凡响的好书来!
下面是韦伯胡诌的一首小诗,便算是本书的前奏曲吧。
奴隶们发出沉重的呻吟
从地底挖掘出黑色煤炭和铁,
制造出锅炉和机器,
黑色的煤炭被点燃
烧热了锅炉,带动机器运转,
制造出枪炮和商品,
枪炮轰开帝国威严的大门,
潮水般的商品涌入其中,
将田园诗般的美好乡村生活砸的粉碎,
赤贫的人们被赶入工厂,
新生的巨婴将整个世界当做玩具,
一切都颠倒了过来,
这是一个新的世纪,
这是黑色的世纪
这是钢铁的世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