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奥运会(2 / 3)  重生之高中时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重要,当时也要注意身体!”

    又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知道了绮贞居然要取代莎拉?布莱曼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表演,肖楚对即将开始的奥运会也多了几分期待。

    前世因为出海的原因,肖楚错过了北京奥运会,所知道的一切也都是从网上看到的,这一次他有机会亲身经历,再加上绮贞还有表演,自然要做足了功课。

    8月8日开幕,2008年8月24日闭幕。历时十六天,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共设302个比赛项目。

    在原本的历时当中,北京奥运会共打破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面金牌笑到了最后,成为居奖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亚洲国家登上金牌榜首。

    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在前世,当萨马兰奇最终宣布奥运会花落北京的时候,肖楚还在上高中,当时肖楚也是兴奋的够呛。

    如果说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大门的话,那么这一次的奥运会,则是世界第一次走进了中国,就好像北京奥运会的那枚会徽一样,那个小巧篆书“京”字图案,形似一个奔跑冲刺的运动员,又如一个载舞之人欢迎奥运会的召开,既代表奥运会举办地北京,同时又极富中国东方的神韵。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变与发展,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

    同样的也镌刻着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风范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现着一个面向未来的都市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诉求。

    同时还是一次盛情的邀请,会徽中张开的双臂,是中国在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加入奥林匹克这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盛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国人的心情写照,也是北京的真诚表达。到北京来,读解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貌,感受这个国家的现代气息。到北京来,共享这座城市的每份欢乐,体会这个国家的蓬勃生机。

    开放中的中国也第一次向世人喊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和普遍价值观一一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共同愿望。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同属一个世界,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虽然肖楚很不喜欢那些大话空话,当时身为一个中国人,奥运会临近,肖楚还是难以抑制的感到了激动和自豪,前世只能在网上看奥运开幕式的重播,这一次肖楚总算是有机会亲临现场了,既然要去,那么干脆就是全家总动员。

    肖梅和庄严也带着囡囡从上海赶来了,全家人聚在一起浩浩荡荡的将近一百人,杀向了北京,至于门票的问题,对于肖楚来说,那还是问题吗?

    老屈作为肖楚的铁哥们儿也跟着肖楚他们在北京汇合了,不过一看到老屈,肖楚就气不打一处来,因为这厮居然仗着在汶川地震当中的表现,当上了奥运火炬手,手里拿着祥云,一个劲儿的向身边的人显摆,把肖楚羡慕,嫉妒的够呛。

    从1999年9月6日,北京2008年8月8号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京成立开始,奥运会的北京之行也是经过了,无数人共同的努力,走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2000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总理还曾明确表示,中国国务院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十分重视、全力支持,并将从各个方面为申办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他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北京市的环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并且正在为尽早实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目标而努力。这些都为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2000年6月20日,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在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申请报告。报告回答了国际奥委会向申请城市提出的22个问题,陈述了关于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计划和构想,是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第一份正式答卷。申奥大使登台助阵2000年12月,北京奥申委聘请香港著名演员成龙为申奥形象大使,随后又与杨澜、巩俐、邓亚萍和桑兰四位杰出女性签订协议,她们和后来加盟的刘璇、王治郅等一道竭力宣传北京申奥,并利用各自的国际关系,帮助北京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