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咱们一起造新城(3 / 4)  春秋小领主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先的壕沟外开挖另一道壕沟,而另一队人马则用这些泥坯搭建小砖窑——此时,木工组已经将无用的树枝、树根、枯叶当作燃料,堆进砖窑里烘烤窑坊。

    垦荒第四日:第一轮砖窑出窑了,此时,外出的武士开始带回来石块。紧接着,土方组又分出一队士兵来,用石块在第一道壕沟里砌墙——在这一时间,伐木组已经将营寨外,壕沟所圈出的地面上的木材与杂草清理一空。

    第五日:砖窑烧出的砖越来越多,部分砖已经用来修建外墙,另有部分砖则用来修建更大的砖窑。

    与此同时,第二道壕沟挖好,土方组撤回第一道壕沟内,开始挖掘第一道壕沟内残留的树根。这些树根中形状好的被交到木工组手里,被木工们制作出形状古朴的桌椅板凳,堆放在露天。

    ……

    第十日,第一道壕沟边上已搭建出一片矮墙。在这道壕沟围起的土地内,士兵的营地也变了,无数帐篷开始依靠这道砖墙搭建——此时,整个城市的模样已经初具规模,壕沟所圈起的地面内已经平整干净,土方组开始全体上阵,加大加高外墙。伐木组也转向城外,砍伐着城外的树木。

    第二十日,土方组抽出部分人手,在砍伐出的空地上整理地面,他们修建出简单的道路后,将这些道路与后方的屯殖点道路连起来——当道路连通后,蜘蛛网式的“阡陌”出现在太原盆地上,“井田制”也初次来到了这片土地。

    “阡陌”构建成功后,在城外施工的土方组开始在阡陌的间隙里修建农田。此时,后方的物资补充也上来了,后续到达的屯垦家眷们开始在农田里播下了第一粒种子,秋播开始了……

    韩起一天天看着赵武的士兵完成的屯垦,他眼前这片土地每天都在变化,等到第三十日,一座新城已经出现在韩起眼前——这就是赵武期望的太原城。

    这座城市的城墙并不高,也就是三米出头,可它的外墙足足有三米厚,看架势,在外墙上继续增高三米不成问题。

    不久,赵氏的私兵已经依托外墙开始竖立石柱,这些石柱将是今后营房的支撑物。此外,在部分外墙边,木工组的士兵已经用木板,依托这些石柱搭建起一层高的木质板房。而这时,城里的街道已经初具规模了,现在已经可以看出这座城市完成后的模样。

    一座能够容纳三千户的小城在三十日内完成,在此期间,赵武的私兵干得不紧不慢,似乎这种活对他们来说不是劳动,而是一次休闲之旅。

    等到新城的框架搭建完后,城外已经出现了大块的农田。这就是说:只要支撑过这个冬天,明年开春的时候,这些屯殖点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韩起深表佩服,这三十日的目睹,他已经用日志的方式一一记录下来。当太原城外,那些阡陌修通后,他将这些记录传递给后方的父亲……韩厥收到报告那天,已经是赵武开始屯垦的第四十五天,他边读报告,边不停的用手拍打着桌案:“好整以暇——果然是好整以暇,赵氏领主武装的纪律性与组织性,完美体现了我晋国军人的风范。能以军事化组织垦荒,小武的军事指挥造诣不凡啊!”

    韩厥旁边坐着国君,韩厥每读完一张纸,国君马上接过来跟着阅读。旁边,几名元帅府小官吏与“公族大夫”——也就是各家族没权力继承家主位置的庶子,正眼巴巴望着这里。

    悼公读完,他轻叹了一口气:“若照赵氏这种屯垦速度,潞氏的垦荒岂有那么艰难。”

    国君说的是,他把潞氏作为新领地的封赏,奖励给有功之臣,没想到大多数领主却不肯买账,他们哼哼唧唧的不愿接受国君的赏赐,不愿组织屯垦队去潞氏垦荒,而晋国国内繁华地段——那些土地都是有主之物,谁愿让出来?

    当然,各家族如此为难,也是因为连年的战争导致家族储备物资匮乏。他们拿不出余力进行开荒了。在那些大家族中,青壮男子连年当兵打仗,自己家中的农田还没有耕作的人,怎会去一片荒芜的森林边缘开荒。

    然而战争还在继续——当月,郑国奉楚国之命,再次出兵侵掠宋国。这时候,恰好晋国的同盟国刚解散了出战军队,因此无力于一年内组织起第三拨反击。

    也在这一年,年初的时候,晋国新军与下军从去年战斗到二月,刚刚解散;中军与上军从二月出战到秋季,刚刚解散;同时,因为遭到入侵的宋国而不是本国,晋国也没理由再次动员军队,只能无奈地听任昔日的“逃跑健将”、郑国军队肆掠中原。

    韩厥微微一笑,他翻手将韩起的报告扣在桌案上,亲切地拉起国君的手走出院落,微笑着说:“既然赵氏垦荒的工作接近尾声,我也该将他召回来……不如让他跑一趟鲁国,安抚一下齐鲁,顺便讨论一下明年的出兵任务。”

    年幼的悼公被韩厥牵着手走出元帅府,他听到身后的办公室一阵哗啦哗啦的翻纸声,扭头一望,发现小官吏们于公族大夫在背后争夺韩起的《垦荒日志》,国君抬腿准备过去制止,韩厥狡猾的一笑,提醒:“君上,别回头,继续走,让他们看去。”

    悼公恍然大悟:“没错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