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主子本来是想守北京的,奈何朝廷大臣以及北京军民都有了归顺闯王的心思。主子明白大势已去,便决然要‘君王死社稷’。奴才追随主子多年,亲眼所见主子这些年为国事日夜操劳,甚至节衣缩食,实在是不容易啊!主子无力回天,要一死以报祖宗,奴婢感念主子隆恩,既然生不能帮助主子,奴婢死可以陪伴主子。主子殚精竭虑这么多年,到要死的时候,只有奴婢一个人跟随,主子命苦啊!”说到此处,王承恩已经是呜咽成声。
自古悲情牌打出来鲜有不中,这次也是例不虚发。一介听众对崇祯都生出一丝同情。李自成心中更是心思复杂,心有戚戚的同时,对崇祯活着可能带来的威胁顿时觉得不值一提,而对哭着喊着投效自己的大明臣子有了更多的不屑。
王承恩察言观色,太监们这种揣摩人的本事可不是吹的,王承恩更是个中翘楚。发现悲情牌效果不错,王承恩信心见涨,对外交家这个角色的把握自如了许多。
王承恩用手抹了一把脸,继续说:
“主子和奴婢本来脖子都已经套上了丝绦,试了试丝绦,已经准备蹬开脚垫了,主子这时候突然叫了一声‘慢!不能死。还有大事不能误了。’。奴才过去放下主子,见主子脖子上已经勒出一道深深的勒痕。还好,主子并无大碍。奴才问主子‘皇上还有什么未了之事?’,主子就说出一番话来。奴婢听了主子的话,当时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说到这里,看到在场听众屏声静气,皆在等待卖关子后的戏肉部分,王承恩觉得自己有了一些说书家的潜质。心说咱后世一个笃信科学的科技工作者,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变成王承恩之后,把王承恩这帮太监昔日里欺上瞒下巧言令色的把戏继承了个十足十,以后逢着太监可得当心点。
“主子说的话,不免有些唐突之处,说出来,还望闯王恕奴婢大胆!”,这话一方面撇清关系,另一方面何尝又不是吊听众胃口!杜逸典心内鄙视,这太监,坏死了!
“但说无妨。”李自成急于听到下文。
“主子长叹一声,说‘朱家276年的大明江山,是到头了!在朕手上把江山丢了,朕愧对祖宗!本来是唯有一死。但是朕这一死,如果李自成坐稳江山倒还罢了,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但若是清兵乘机发难,吴三桂已在勤王途中,边关空虚,如果十几万清兵乘虚而入,怕只怕李自成抵挡不住啊。若是让清兵捡了便宜,天下百姓再次蒙受五胡乱华、蒙元浩劫那样的灾难,想太祖皇帝好不容易驱逐蒙元,若是清兵再次得逞,朕有何面目见太祖皇帝于地下!’。主子说完这话,掩面而泣,奴婢闻言,也禁不住伤心,再也控制不住眼泪。”说着说着,王承恩禁不住真的流下泪来。
包括李自成在内,听罢无不动容。崇祯这个倒霉孩子,整个一悲情皇帝。
“主子接着说,‘假若朕死了,大明的一些臣子们打着为朕复仇的名义,与李自成为敌,南有左良玉20万大军,北有吴三桂4万关宁铁骑,还有张献忠等等,如果到时候跟李自成打得一锅粥,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清兵本来就骁勇善战,趁我们内斗正酣,李自成立足不稳之际,大举南下,那时候势不可挡啊!’。奴婢也素知清兵战力非凡,关宁军都不是敌手,主子所说大有道理。要是不幸而言中,无疑是又一场天下浩劫。奴婢听罢一想果然如此,惊出了一身冷汗。主子想了很久,一会唏嘘流泪,一会茫然发呆,到后来终于放下与闯王的恩怨,让奴婢来找闯王,说务必要尽量避免内战,以免为清兵所乘。主子愿意顺应时势,禅让大位,唯一的要求就是闯王须要防住清兵,并且相机平辽。主子想和闯王做个约定,不知闯王意下如何?”
李自成越听越心惊,王承恩所述崇祯之言,虽然有些夸张,却完全有发生的可能,如不早作计较,后果的确难以设想。崇祯的话里顾惜天下苍生,也透着为自己着想的意思,对崇祯的怜悯不免又多了几分。这事得正面表态,于是说:
“请转告崇祯帝,多谢他的好意,孤心领了!抗清平辽,孤义不容辞。孤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手下雄兵百万,岂惧鞑子!只是崇祯确是好意,说的也有道理,孤明日设宴,为你主仆二人压惊。今日你先去休息。李过,你好好安排,不可怠慢了崇祯主仆。”李自成毕竟是一代枭雄,气度上自然不会弱了去。
“臣领命。”李过领命而去。
牛金星、宋献策、李岩听了也是暗暗心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想想清兵磨刀霍霍的情形,再想想千里不设防的边关,自是直冒冷汗。
李自成发话:“明日宴请崇祯,你们都作陪吧。却有一个问题,见了崇祯如何称呼?”
牛金星答道:“臣以为有两种称法。一是称作‘崇祯君’,既不失尊重,也不自贬身份;二是还称作为‘陛下’,这是尊其禅让的身份。请皇上斟酌!”
“那就还叫‘陛下’吧,反正就这几个人,就这么几天,给他个面子。”。李自成倒不是那样斤斤计较。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