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乡人是怎么骂他的呢,棒槌还是白痴呢,总之不会是好听的话。
张辰和外乡人完成交易后,又坐回到沙发上去参与聊天,石磊代表大家问他:“辰哥,你又收了一幅什么画,看你的样子应该是一个大漏吧?”
看了看其他几个人的眼睛也都看着自己,眼神中满是求知yù,张辰微微一笑,道:“和那个外乡人说的一样,的确是一幅《五牛图》,具体是什么等下出去了再说。”
何向东毕竟是官宦人家出身,对于涉及到官府的事情和消息都很敏感,愣了一下后,道:“辰哥,你这幅是《五牛图》。那故宫里的那幅是假的?这消息可了不得啊,真要是那样的话,很打脸的。”
张辰才不会在乎这些。一幅画而已,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错了还不能纠正吗。摇摇头道:“不一样,那幅画的是牛。这幅画的是人。那幅的真假我不做评述,但我手里也不是没出现已经有了的真迹,也是公开了消息的,也没见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你小子别在那儿瞎想了,本来没有的事。就是让你们这种人给捣鼓出来的,简称‘事妈’的就是你们这种人。”
何向东忍受着一双双鄙视的眼神肚子去思考五个人的《五牛图》是怎么回事了,另外的五个人也都在考虑,为什么又一幅《五牛图》,而且还是把牛换成了人。同时也在想着另一幅《五牛图》,张晨刚才的话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却很明白,那幅应该是赝品。
其实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院中。都有很多的赝品。故宫里边当然也会有,张辰发现了不止三五件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某些人的虚荣心和贪心,也有历史资料记载的错误。
很多人在鉴定一件古董文玩的真伪时,最大的依仗就是已经流传下来的现成知识,很少有人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总结为成套的经验拉爱加以利用。而前人所犯的错误也就顺带着把后人都影响到了。
就像那幅《五牛图》一样,最大的依仗并不是研究分析。而是根据《宣和图谱》以及赵佶的题跋,以及乾隆的题跋和一些其他的藏家题跋为鉴定主要依据。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即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六万块港币能买到一幅国宝级的画作吗,而同时期的其它等值画作又是什么价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乾隆皇帝在古玩上其实只是个一知半解的棒槌,他所收藏的很多珍宝古玩都有赝品的嫌疑,很多人又会为了讨好皇帝而送上珍玩,真的就有那么多世间奇珍吗,不过是欺负他不懂罢了。一个连玉琮都认不出来的收藏家,这样的人多半是很不靠谱的。
可以试想一下,作为一个皇子,从小就要接受最严格的教育,很难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收藏知识。长大以后更是要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来博得老皇帝的认可和喜爱,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去搞这一行。一直到他成为了皇帝,这时候就更没有机会去学习收藏了;每天要批阅大量的奏章,还要商议若干的军国大事,有时候害得主持还几个小时的会议;晚上十点钟好不容易批完奏章了,还想到某妃子那里快活快活,接着就是第二天早上了。
想想皇帝从早上起床开始,洗漱穿衣服就得至少半个钟头;因为御辇不能走太快了,从后宫道朝堂也得走半个小时左右;吃饭动辄就是上百道菜,没有一个多小时根本吃不完;偶尔还要打个盹什么的,来了兴致又要临幸一下宫女;根本就没时间学什么收藏之类的。
古代皇帝当中,是收藏和书画最厉害的就是赵佶,但赵佶是亡国之君,如果他不是亡国之君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收藏知识。赵佶从小就没有当皇帝的希望,所以他纵情于书画,在不及弱冠之年还是端王的时候,就创出了自成一派的书法字体“瘦金体”,如果从小就有当皇帝的希望,所有的艺术成就都会大打折扣。
而乾隆皇帝在很小啊的时候就被康熙看中,为了传位给他才让他老子胤禛当了皇帝,他所受到的教育有多严格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他根本不具备成为一个收藏家和鉴定家的基本条件,而他收藏的很多物件也很值得怀疑,那幅《五牛图》就是乾隆很喜欢的画作之一,有过很多次的题跋,虽然有赵佶的题跋,但是赵佶的字模仿的人太多了,天知道是谁拿来骗他的。
这些问题很多人都曾经想过,但是又不能肯定什么,现在张辰说出了模棱两可的话,天乃昘等人就再次想到了这些方面。不仅想关于乾隆藏品的真伪问题,也在想张辰为什么能够看到这类事情的本质,为什么能够很容易就确定两幅画谁真谁伪,这也许就是天才的真正解释了吧。
众人正在沉思琢磨的时候,一个穿着灰sè的保安棉大衣,手里拎着一根胶皮jǐng棍,歪戴帽子叼着半根烟。长相肥头大耳的家伙,带着十几个小喽啰保安昂首阔步而来。
还没有进门,就开始嚷嚷上了:“***。还让不让人安生,老子今天到要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在潘家园里耍横。摔坏了东西不赔偿就想走,这***还有王法吗?”
赵望员在以前的时候最喜欢听这个声音,那就证明着买卖基本要成了,可以有大把的钞票到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