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在地方上势力不小,但在政治上却相当的微弱,被关陇集团打压,还被本土的那些顶级高门打压,他们也急需要有一个强力的合作伙伴。只要易风能给出他们想要的。那么获得他们的支持也绝非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幽燕的地方豪强最大的诉求是什么?钱财土地只是其次,当他们的势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一个瓶颈。如果无法在政治上取得足够的地位,那么他们就将永远卡在那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永远得受当政的关陇集团以及本地的山东高门大阀的打压,永无出头之日。
自耕农经历奋斗后,希望能够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小地主。而小地主自然也希望家族努力经营,最后能成为中等地主,甚至进入官场。而当他们进入了官场。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后,又能促进家族的发展。向大地主发展。当成为了大地主后,毫无疑问,他们依然不会满足止步,而是会向着更高的层次努力争取。要让自己的家族成为那些顶级的门阀,甚至成为贵族豪门,这是一条千百年来不变的家族奋斗史。时间交替,许多家族一步步的提升扩大,但也有许多曾经顶级的门阀,在经历改朝换代,甚至是拥立站队等关键疡后,因为最终站错了队,而从云端失落。衰弱、败退甚至是消亡。这是一个奇妙的循环,千百年来,循环不止。
易风和幽燕的这些中小地主们有着共同的诉求。因此也有着共同的合作基础。
易风的推广教育最终是为了扩大推行科举制度,从表面上来看,科举制度打破的是大贵族大官僚和大地主们对于官场的垄断,使得许多普通的百姓,也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参与国事之中。而实际上。科举制度打击最大的确实是那些大贵族,但得益最多的却并非是普通的底层农民百姓。而是中小地主们。在这个时代,读书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读书更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起的负担。经学主要是被那些士族高门所垄断,中小地主子弟虽然能读的起书,可就算读了书,也没有渠道进入仕途官场,成为官员。贵族子弟承荫入仕,士族子弟则凭借着对经学文化的垄断做官,其它的人根本没有机会,更不提那些百分之九十九都读不起书也没空读书的普通农民了,至于商人和工匠,他们更是被直接排除在外,就算他们能读的起书,也没资格做官。
因此可以说,全面推行科举,其余打击最重的是贵族集团,利益最多的是中小地主,他们终于有一个做官的门路,而不再是如过去般只有极少数的中小地主子弟能有幸做官,而那些高门大地主其实也一样能从科举中获益许多。特别是那些士族高门,他们原本就一直垄断着经学文化,可一直以来贵族子弟凭门荫出仕,却大大的压过那些饱学多识的士族子弟。而推行科举,真正论考试,天下间又有谁能考的过这些千百年来垄断着学问的高门士族呢?
打击一部份,拉拢一部份,团结一部份,联合一部份。
易风写的这个计划,自然就是要团结中小地主,联合广大普通农、工、商,拉拢大地主和士族,打击的是现有利益既得的关陇贵族集团和大官僚集团。目标明确,计划清楚。
那些大贵族和大官僚虽然势力最强,可他们也是利益既得者,和易风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小,对抗冲突的可能性大,既然易风的兴起早晚会触及到这些人的利益,那自然干脆早就做好准备,直接就奔着他们去好了。
当然,计划写的很漂亮,但这还只是份计划而已。或者说,这份计划其实是相当于一份为了融资而准备的远景利益图,好处都一二三四分明的写在那里,但却不能马上得到。要想分享未来的这份美妙利益,现在就得投资进来参与进来。
易风给那些大儒们描绘了那么多的美妙远景,当然也还给出了许多眼前的直接利益。
他希望那些有名的儒者们能够跟着他去幽州,并且把他们的门人弟子们一起带去。那些有名的大儒,每个门下如今都聚集着上千的门人弟子讲学,这个时代里能够追随名儒求学的,都不是什么普通的农民百姓,大部份都起码是地主家族出身,属于中产阶级。
易风向大儒们承诺。只要他们肯接受易风的聘请成为即将建立的北方大学的老师,那么每人都会获得教授头衔。并且能立即得到一笔一千到一万贯不等的研究经费,同时还能得到安家、搬迁等费用。他们到北方大学任教后。还能获得极优的薪资,并且易风还会为他们的学术研究作品刻录出版发行等等。而跟随他们前往幽州的弟子也会成为北方大学的第一批学生,易风承诺全包这些学生的食宿以及路费、安家费和生活费,甚至其中最优秀的一批,还能获得不菲奖学金和助学金。甚至将来这些学生毕业后还能安排到幽州各州府以及军中任职工作,最优秀者还将由易风直接举荐为官等等。
易风开出的条件是相当不错的,许多大儒虽然出身都不错。聚徒讲学,可许多大儒门徒上千。条件不免艰苦,连个像样的校舍房屋都没有。而如果去幽州,不但将有有一座各方面条件极好的北方大学,而且学校还会有大图书馆等设施。另外学校还承担老师和学生们的住宿生活费,甚至还提供书籍、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