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有了浅雪的全力支持,人力物力上的全面配合,凌云的新茶制作的比预想中的还要顺利。不过头一批茶只是试验阶段,因此量也很少。凌云炒的第一批茶叶,全是从高家庄不远的茶庄新鲜采摘送来,完全是按照凌云的采摘要求采摘,而且都是只采用最高品质的一芽一叶。这些茶都是六合山狮子峰茶园所产,不过并非什么当世名茶。凌云这几天也对此时的茶种做了些功课,找了几个茶铺的掌柜仔细询问。知道如今最有名的茶,是产自剑南雅州名山蒙顶山的蒙顶石花,次以浙江湖州的顾诸紫笋茶最为知名,宫廷以及贵族豪门,几乎都是用采用这些名茶。
此时扬州淮南一带,在后世属于江苏和安徽地区,淮南此时虽然与蜀中和岭南同属三大产茶地,可却缺少顶级名茶。江淮一带的茶以寿州的霍山黄芽、六安茶、天柱茶,宣州雅山茶为出名。而六合山所产茶虽在本地口碑不错,但在所有的茶中,却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而已。不过在后世,与六合山只隔江相对的南京雨花台山丘却出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雨花茶。这在凌云看来,六合的茶还是有不错的基础的,北面的寿州有霍山黄芽,六安茶,天柱茶等不错的上等茶,而南面又会有雨花茶这样的名茶,那么六合山的茶缺的只是一个包装的机会而已。
隋朝人会不会喜欢喝泡的茶?凌云看来这是肯定的,他们现在都喝煮茶,不过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喝过炒制的泡茶而已。
把从狮子峰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用马车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庄中,为摊晾这些茶叶,凌云还准备了数个大竹匾。
当然,新茶最重要的还是炒制。为了炒茶,这几天高家庄雇佣了几个铁匠,日夜加工打造了三口大锅。这些锅都是凌云按照以前在姑妈茶厂里的样式制成。锅是铁锅,三锅并排,分成生锅、二青锅和熟锅,顺序操作。这些锅口直径约三尺左右,生锅稍微倾斜,锅台前方高一尺余,便于操作,后壁高三尺以上,与墙贴合。
生锅杀青,等木柴火烧到将近两百度时,就可以开始炒了,一次最多投入一斤茶叶。用炒茶帚在锅中不停旋转炒拌,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时间大约两分钟后,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二青锅内。二青锅起持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操作时则需要用力更大。
凌云当着木兰和青莲两个小丫头的面操作了一遍之后,她们就已经学会了。凌云便马上把炒生锅的工作交给了青莲,把需要更大力气的炒二青锅任务交给了力气明显更大的木兰。
说起来,这个工作还真非木兰莫属。青莲炒生锅,木兰拼命的带劲炒二青锅,而凌云则只需要等木兰把茶叶在锅内旋转,搓卷成条,当叶片皱缩成条,有粘手感的时候,就可以扫入他操作的第三口锅熟锅内了。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些。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第一批送来的新茶有差不多一百斤,一次只能炒一斤,一百斤茶整整需要炒上一百次。本来凌云还准备只炒个一两斤就算了,谁知道木兰和青莲两个丫头自品尝了第一杯用炒茶法新制后泡出来的茶后,就马上喜欢上了这种茶。而对于这种神奇而又先进的炒茶技术,她们俩比凌云自己还看的珍贵。跟个守财奴似的悄声跟凌云说这种技术绝不能外传,因此坚决要自己来炒。哪怕以后必然要交给下面的人来炒,那也得等找到了可靠之人以后再说。看她们那可爱的样子,凌云倒也觉得好玩。正好这炒茶的事情,也让他能想起以往年少读书时的生活,也就陪着她们一起坚持炒下去。
一连数天,凌云的东院就成了一个机密重地,一主二仆一天到晚炒茶不停,其它的人根本不容进入。一时间,一主二仆间倒也忙碌不停,一边炒茶一边聊天玩笑,多数时候还是凌云给两个丫头讲故事。讲的也不是什么稀奇的故事,只是些后世的一些小故事,甚至有的是些童话故事稍稍改编了下,两个丫头哪听过这些,完全听的入了迷,以至每天早上一起来,两丫头就把凌云给拉到炒茶房里,三人并排一起站在锅边炒茶,一边追着让凌云给她们讲各种故事,什么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和王子,睡美人,甚至连葫芦娃这样的故事都听的津津有味。
不过凌云不知道的是,每天晚上两个丫头都还会把白天从他这听到的各种故事,然后绘声绘色的再转述给高浅雪听。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木兰无意间和高浅雪说起,然后高浅雪觉得这些故事很有意思,都是些从没听说过的。便让青莲记下当天的故事,回来再讲给她听,然后高明月第二天晚上正好过来时听到了,听故事的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