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哼了声,道:“他们想得倒美,我大唐堂堂天朝,岂会因这种小事而发生动乱,就算要打内战,也容不得他们高句丽插手”
房玄龄却道:“说这些意气之话,有何用处?还是赶紧商量一下该怎么对付高句丽吧”
长孙无忌看向王平安,道:“先帝大行之前,曾和老夫说过,一旦等新罗支持不住了,便要发兵征讨高句丽,行围魏救赵之计,先破营州,然后攻打辽东城,高句丽自然也就得从新罗退兵,这样新罗独自对付百济,打败百济还是不困难的。无病你看呢?”
王平安想了想,道:“关于这点,怕是高句丽人也想到了吧,要不然怎么会扶持李恪呢?我们从营州开始进攻,攻打辽东城,那不和前隋,以及先帝进攻高句丽,所用的策略相同么,说不定战事又得陷入泥潭,拖得久了,对我大唐极为不利啊”
他想起来了,狄仁杰曾经说过,如果进攻营州,那么宰相们一定会说府兵准备得不够充分,而且如果立即对高句丽进行作战的话,那么极有可能会派突厥兵去进攻,虽然折柳县的突厥兵离营州极远,但谁让他们是突厥人呢,打头阵当然要派他们去,而派突厥兵去,那么王平安就得领兵前往了
王平安不想领兵打仗,运气不能总是跟着他啊,高句丽那么难打,万一出点意外,他岂不是哭都来不及了
长孙无忌皱眉道:“那怎么办?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办法啊”
马周一直不吱声,他见大家都拿不出主意来,只好道:“老夫倒是有一计,只是太过行险,得派最得力的将领去才行。另外,还得派出一位重臣监督,否则此计便不可行”
真实的历史上,马周是死在了李世民之前,他没有活到李治的登基,而在李世民东征之时,他还并不是位高权重之人,没有参予进东征战术的制定当中去。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他头一回参加这种军事计划的制定,他的性格又稳重,所以才最后一个说话。
众人的目光一起看向他,长孙无忌道:“马兄,你是中书省的宰相,正是管着做策划的,你有什么主张,我们都是很重视的,不妨说出来听听,行或不行,议完再定”
马周道:“与其围魏救赵,不如釜底抽薪。我中原天朝历次征讨高句丽,总是不能灭掉此国,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百济总在后面支持它。”
众人一头,房玄龄道:“可我们没法进攻百济,如果进攻百济,就得从高句丽的国土上穿过去,那得等灭了高句丽才行啊”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一头,褚遂良道:“就因为百济看明白了这点,他们才会不遗余力地支持高句丽,而咱们大唐也才会大力地支持新罗,让他们之间互斗。这点不光是咱们明白,就连他们三个国家自己,也都是明白的”
马周道:“按着以前的打法,进攻百济只能从陆路上,这点很难办到,我们也确实一直没有办到过。可是,百济临海,我们可以从海上过去啊,可以直接攻打到百济的国都”
他的话一说完,周围出现了暂短的沉默,安静到李治都转过头来看他们,奇怪他们怎么不说话了
好半晌,长孙无忌才道:“如此说来,如果从海上能进攻到百济的国都,那也能直接进攻到高句丽的国都平壤啦”
马周摇头道:“不然,百济的国都离海边很近,我军一下船就可以发动袭击,只要他们没有准备好,直接就能打进城去的,可平壤却不在海边,咱们是没法进行突袭的”
宰相们从来没有想过渡海作战,所以对百济的国都离海边有多远,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可听马周这么一说,都感觉有理,纷纷点头。
长孙无忌道:“如此说来,倒是不难,百济的军队正好在进攻新罗,咱们的军队只要一登陆,面前的百济国都就是一座空城,那么攻下此城,并不费力啊”
王平安心想:“有没有搞错,渡海作战,那是要经过长时间准备的,你们说打就打,还要趁着百济军队不在时打,那得多匆忙啊可千万不要派我去啊,我晕船的”
王平安道:“这个,似乎不是那么太稳妥吧?各位大人请想,就算是我军占领了百济的国都,可接下来怎么办啊?百济兵得知国都失陷,必会玩命似的回救,我军岂不是要被围困在城里?城里是百济的百姓,而城外是百济的军队,这仗怎么打啊?我军去得容易,回来就难了”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问题但是,却不在宰相们的考虑之内
长孙无忌道:“这个简单,如果百济军回救,那新罗兵必会追击,路上就能解决掉一批百济兵。而等百济兵回到了国都时,我军放一把火,把城给烧了,不用死守的,反正又不是我们的城池。等百济兵进城,把火救灭,那时他们的军队必会粮草断济,兵无粮,马无草,那时我军再回去,把城一围,饿也饿死了他们”
宰相们一头,这招在以前大唐统一天下时,他们经常用,而且用得相当地纯熟,把敌军的老巢先给毁掉,然后退出,等着敌军来救,再去打援军,事实上这是围点打援的另一种用法,绝对的用兵高招
房玄龄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