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四三章 风云上海滩(36)(2 / 4)  铁幕1925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石,而且有唐生智的军队可为依托,也未见得比蒋介石的第一军就差

    相对第四军及第七军而言,唐生智的第八军与蒋介石的第一军,在北伐战争中的表现都不算很好,但第八军好歹在汉口之战表现出色,而且此时作为抵挡奉系南侵的主力,虽先前不住败退,但此时能与其形成对峙拉锯,总比第一军的输多胜少表现要好蒋介石的第一军装备最好,军饷最多,但能说出口的战绩却几乎没有

    如果**早下决心,全力应对蒋介石的挑战,通过国民政fu武汉中央当能施加多政策,并非就不能战而胜之蒋介石能拉拢到桂系、粤系等的支持,立场相近固然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其掌握苏援之分配大权,若苏联将财援转交武汉分配,则就算不能将桂系、粤系拉拢过来,使其中立还是有可能办到的

    其实,若真能如此,对阵双方的实力对比必能发生重大转变,那时蒋介石还有无“清党”决心暂且不必讨论,吴安平势必会改变主意,不会再对蒋介石提供财政支持,而会将力量转投武汉方面,以于右任、冯玉祥为依托,在国民政fu内部与苏联争夺影响力

    虽然蒋介石不免还有江浙财阀依靠,但江浙财阀与西北相比,非但财力相对有限,还没有军队若是这样,中国之未来将如何演变,还真不好预判

    可惜的是,苏共、共产国际及**虽最终下定决心,要与蒋介石坚决斗争,但为时已晚,未能将武汉之国民党左派中央好利用起来,导致局面虽相较历史略有不同,但大势仍在相同的轨道上运行

    **上海方面的力量也不算弱

    此时,**在上海有一支武装,即上海总工会属下的工人纠察队,虽这支武装只有两三千人,但受总工会影响组织的工人却有二十五万之多这二十五万工人,占上海工人总数的比例并不算大,但若单比人力,却远远出蒋介石能动员的人数,而且就算加上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及大小八股党的帮会势力,人力上蒋介石也不占优

    但仍是那句话,**虽已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他们的认识仍未足够

    而在上海,由于市面混乱,当地的**领导人难以拿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近十天以来,对**之活动影响重大的事件,依次有“反苏大游行”、“白俄斗红俄”、“沪上大招工”、“金库大劫案”等几件,而这一连串事件,实际都直接或间接消弱了**对工人的动员能力

    此前,上海之各类游行,基本都由国民党当地党部发动,具体言之,则是居于国民党党部之内的**员力量,牢牢掌握着示威游行的主导权

    张作霖查抄苏联大使馆之后,**内部虽有不少人对各大报刊披露的苏联对华意图有所警觉,但一来苏联矢口否认,称那些材料俱为张作霖及吴安平伪造,二来即便意识到材料为真,此时**也无可能摆脱苏联另成局面,是以整个**高层,对此事的态度讳莫言深,既没有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全面发动舆论反击,也未禁止党内成员发表支持苏联的言论

    实际因此事,**与苏共之间,已隐约产生一些裂痕,只是彼此心知肚明,都没有拿到台面上讨论

    四月八日,**内部即有人明确提出“保卫苏联”之口号,比历史上早了好几年

    历史上,当“中东路事件”爆发时,中国国内才第一次出现大规模发苏浪潮,当时共产国际远东局明确要求**中央要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并组织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和拥护苏联的群众示威,而由于留苏学生王明已掌握**之最高权力,毫不犹豫就做出了积极响应

    此时有所不同,共产国际并未就此向**施压,而且掌握**最高权力的也并非留苏学生派,所以虽然确实一些留苏学生,自发喊出了“保卫苏联”之口号,却没得到多大响应,而且因为此种言论刚一提出,便遭到了舆论围攻,**高层反而对此进行了压制

    由于吴安平推波助澜,反苏大游行得以提前几年在中国上海出现虽然主导此事的,是张树声、国民党右派及其他青洪帮势力,但当这样的游行进行几次之后,受其影响,上海之工人运动自然而然便产生了分裂

    普通人不会将苏联及**分割来看,因而原本受总工会领导的一些工人,因对苏联产生恶感,连带对总工会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当然,态度虽然有变化,却并非陡然敌对,而是当再有某些行动之时,许多人便不免会有抵触上海之**并未预料到会出现这等局面,因而等变化发生之时,再想补救已为时过晚

    “白俄斗红俄”也是如此,虽证据不算充分,但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间接证明遭西北曝光的苏联驻华密探组织,确实在上海存在这自然令国人反感,因而又有一小部分工人,受此影响对**之领导也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削弱了上海**领导下的工人力量

    相对而言,“沪上大招工”的影响大在吴安平的指示下,辛逢馥等在招工时,以各种借口及限制条件,特意将上海总工会领导下的近三万工人招进了沪上工业集团

    这些工人本有工作,但原待遇与沪上工业集团给的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