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工程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复杂条件下的施工、高坝水库、长程隧道和倒虹吸大型工程。当然,生态影响也是一方面,但吴安平是不会去考虑物种灭绝问题的。对他来说,人尤其是中国人,就是最重要的物种,人都快活不下去,哪里还顾得上动植物的生存问题。况且,一些物种可能灭绝,但另一些将灭绝的物种,没准就会兴盛起来。
有d-7引擎在,复杂条件下的施工问题,其实很好解决。硬的不怕硬,软的不怕软,不怕渗水,不怕塌方,这样一来,只需要加大工程量,就能造出近乎天然的导水、蓄水等水利设施,不但不用再进行人工修筑,连后续的维护都基本能省掉。
高坝水库也不是问题。
当然,d-7引擎再强大,也是造不出坝高几百米的巨型水库的。从欧洲引进的第二批多达五万的中高级人才,三月中旬已经到位,这批人中虽有二十几个水利专家,但努努力胡佛大坝或许能修出来,三峡工程却没可能修成,即便修成也难以保证其质量,没准很快就会垮掉。朝西北引水,要建几座比三峡工程还宏伟的回水大坝,目前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技术。
但吴安平其实不需要修建类似三峡工程那样的水坝,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办法,既保留工程水坝回水蓄水的功能,又不用担心工程安全性。
以三峡工程为例,他完全可以从上游通过挖掘通道、疏导水路,绕弯将部分径流引入三峡之下,而直接以d-7引擎转运土方,在三峡位置填塞河道。如果填充段长达十公里,那其实比三峡的高标准重力坝还安全。只不过,这样一来就相当于造出天然大湖,基本只能做蓄水及回水用,要想利用水力发电,就得移到分流河段,自然要损失很大电量。
但是,他最需要的其实正是这种“土坝”的蓄水及回水功能,以引水导流,使河水居于高位沿疏通的新河道自流,水力发电倒在其次。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能发电,只是比起在主河道建钢筋混凝土重力高坝,发电量或许会减少一半还多。这已经足以满足需要了,况且,这样的梯级电站,只要选准河流及河段,多建造一些,总体效益未必就比大工程的效益差。
要填充河道,假定四百米高的河段,横断面有三十万个平方,吴安平利用d-7引擎每天全功率工作两小时,可转运近三千万土方,也就是说,他每天可填充一百米河道。一天一百米,十天一公里,一百天可完成十公里。
而河道总有狭窄曲折,也可以尽可能主动选择狭窄曲折处填充,另外并不是所有“土坝”都必须达到四百米高度,再考虑实际五六公里便可暂时保证安全,其他可随后慢慢补充,这样差不多平均一个月,其实就可完成一个这样的工程。何况,引水工程也不可能全线路同时上马,总会有先有后,所以对吴安平来说,这既没有多大难度,也没有紧迫的时间压力。
至于挖掘长程隧道,这更是d-7引擎的专长,同样不算什么难事。不过,吴安平也不打算全部以隧道贯通水路,因为挖掘隧道虽不难,但长程隧道的混凝土施工,以目前陇东集团的工程技术水平,要解决却相当困难,再者就算可以克服施工难题,也难以保证进度和速度。
这方面,吴安平是打算扩大及改造横断面,以地下暗河来替代长程隧道的,从后世专家的角度看,这样虽难免使工程量倍增,但建造这种仿天然的地下暗河,后续却不用怎么维护。这正和吴安平之意,地下暗河横断面再大也不过一两千平方,一天至少能挖出十公里,在后世算是难题,对他来说却比填充河道还容易。
倒虹吸工程却是真正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中小型的倒虹吸工程,中国古代就有过,对现在的陇东集团来说,要做当然也没问题,但朝向西北的引水河道,需要足够的径流量,几乎肯定有区段要超千亿立方,要满足这样大的年径流量,就相当于要通过倒虹吸工程,吸取至少两条黄河的水量,陇东集团再发展一百年,也没这能力。
所以,对于倒虹吸工程,吴安平只能趋避,哪怕其他方法工程量再大,也总能实现,怎么也比这样干看着干不了要强。参考一些后世的最新调水方案,显然很多专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例如郭开最新版本的《大西线调水方案》,就已规避掉了原有的六个巨型倒虹吸工程,这自然也方便了吴安平。
另外,在无需考虑工程量的前提下,对于其他线路及方案的倒虹吸工程,夏听白请的水利专家认为,最好能修筑如都江堰那样的无坝引水工程,先汇流再分流,便能解决跨河调水的难题。横跨道路等山体及实体,吴安平同样可以选相对高位,用隧道或暗河代替倒虹吸,而跨沟壑引水,如不可避免,他也准备造湖壅水以隧道导流,而不准备建空中槽渠。
朝西北引水,无论水路在进入西北前的抽调阶段,还是在进入西北后朝调配阶段,都只能采用或尽可能修改成全程自流方案,巨大的径流量,使吴安平只能对所有由低向高的扬水工程望而兴叹,这是他无能为力的。所以,引水只能在相对高程,并尽可能沿等高线进行。
从工程量方面考虑,地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