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由吴安平转运回西峰。不过枪弹、炮弹的加工,还是太过敏感,化学原料总买得到,一些零散件想要定制,一眼就能看出端倪,所以还得依靠陇东集团自造。
随着人才不断向西峰汇聚,长庆兵器集团的力量得到初步扩充,算是使弹药供应紧张的局面初步得到缓解。但增加生产线以及培训人员,都需要时间,在充分保障作战部队所需的前提下,二十多万新兵想像前辈一样奢侈,仍然没可能。缴获的弹药挥霍完后,正好逐步换装制式武器,这时每个新兵就只能暂时每天打二十几发子弹和几发炮弹了。
当然,在解放军来说这是窘境,对西北军来说却同样很奢侈。西北军各部为什么装备大刀,还专门为此研究一套招式,并不是其嗜好肉搏,归根结底还是太穷,其弹药供应不足以支持长时间战斗。
吴安平很清楚,要想重新恢复弹药的敞开供应,只有等还在大洋上漂泊的两万外国准员工抵达甘陕,并将相关生产部门扩充十倍后,才有实现的可能。而正因为有这档子事,他也将弹药生产列为了优先项,无论人力还是物力,都要先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才论其他。
解放军现有十三万作战部队,以及数万的地方守备部队,即便不算在训新兵,总兵力对西北军也有优势。
但这样比较却有很大问题。首先,临时政府正在推广及推行各项政策,有些政策会触动很多人利益,为维持地方稳定及维护治安,各守备营自是不能动的。另外,除北线已战云密布外,甘陕南线及东西两线,看上去还是很平稳,但为防万一,仍需要维持一定规模的驻军,以震慑周边势力。
其实还有一个考虑,只是吴安平不能明言。
张维玺、梁冠英、赵席聘都是西北军嫡系出身,虽然三个新编师组建时,吴安平有意以西峰老兵构筑指挥体系,并专门挑选镇嵩军俘虏为士兵主体,但师部指挥权毕竟在他们手中。考虑到冯玉祥对旧部的号召力,一旦将这三个师派驻前线,万一有什么变故,势必引发连串变化,悲观点讲,或许有可能让解放军一败涂地。
目前,解放军在北线有五个师。陕北榆林方面有两个,余铁鹏直辖的第三师和梁冠英的第十师;陇东固原方面有两个,尚纪元的独立师和黄日新的警备师;兰州以北的白银方面有一个,莫魁斗的第七师。如果放在一年前,这样的武力已足以横扫西北,但面对西北军吴安平却觉得仍不保险。
一些辗转收集的情报已经得到证实。在包头及五原附近驻留的西北军,正络绎向宁夏开拔,而前锋战机侦察榆林北面地域,并未发现任何西北军的踪迹,这表明冯玉祥准备全力从宁夏发动攻势。无论其由银川南下,向西南攻击白银,威胁兰州;还是向东南攻击固原,威胁陇东,解放军在局部兵力都居于劣势。
当然,战争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兵力多寡。解放军的作战意志并不比西北军弱,而均武器装备水平,更要强于西北军那几支装备苏式武器的主力部队。如果正面对垒,解放军以一敌二,也不见得就会战败,但是西北军是进攻方,其兵力部署及投放,远比防御方的解放军,要灵活及主动得多,这是一种巨大的战略优势。
吴安平考虑良久,从陕军新兵中挑选一万多人,组建了新编第十二师。师长由独立师萨都刺担任,副师长是肖澜,其中一个主力团长,是参谋本部的谢安明。肖澜、谢安明与黄日新同批,都是士官训练的佼佼者,虽然后来分别担通讯副官和军事参谋,但坦白说,解放军先前根本没有这类的培训科目,他们只是聊备一格的传声筒、办事员,还不如出去带兵。
第十二师将划归李章第四军,抽调的指挥员及新兵在西峰完成整编,将即可奔赴兰州。正如前面所说,吴安平并不想把新兵投入战场,所以第十二师的任务并非参与作战,而是负责守备兰州,从而使李章能将第四师调往北部防线。
在新十二师组建的同时,联通两个时空的物资输送网络正不停运转,考虑到西北即将进入冬季,吴安平知会夏听白为解放军各部采购冬装。没过多长时间,数十万套灰黄呢子面料的制式军大衣,便被转运回了西峰。除军大衣外,还有其他配套的棉帽、毛衫、暖裤、套鞋等,一起构成完整的解放军制式冬装。
看似数量巨大,但分散到数百家工厂,每家每种也不过是几千件的量,很快便能生产出来。倒是吴安平为运回这批冬装,让夏听白带着在苏州附近转过几十家接收仓库,才最终完成。这些冬装,都是贴牌生产,价格压得很低,一整套下来不过一百三十元,式样虽有些呆板,但保暖性还可以。
夏听白定制时,交待各家工厂只统一贴上“骑兵”商标,其他标牌一律不用添加,以免画蛇添足,弄出一个八十年后的加工日期来。这商标是她随口说的,图标也是随意找的古代骑兵的轮廓图。本来做好冬装就算完事,但她突然灵机一动,又定制几万套诸如粗布牛仔裤等各类服饰,使西峰莫名其妙多出一家“骑兵服装公司”,并一夜之间冒出三十多家专卖店。
不说服装公司的事,单说解放军发放统一冬装,这本身就是在备战。西北军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