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改组,陇东集团原有的上百家工厂同时被剥离出来,虽未直接停产,但吴安平准备在甘陕三极行政大会之后,举办一个面向民间的技术推广会,到时不但会在资金、技术、设备三方面扶持民间工商业发展,这上百家工厂也会直接拿来发卖。
当然,还有另一条路可选,那就是转交各地政府,迁移后使之成为集体企业,在各地发展壮大,以支撑财政及促进地方就业、增进民生。这些工厂若真认真发展,其实每一家都潜力无限,比如面粉厂、榨油厂、农具厂、染厂、毛纺厂等,都可以产生上百乃至数百万银元的经济效益。
重工业优先发展,能提升甘陕工业基础,并提升西北战争潜力,但在一般情况下,却又容易导致民生停滞。当然,由于时空引擎的存在,吴安平并不需要以工农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化进程,但同时发展重工业与消费工业,如果以两年为期,显然两方面都难有质的提升,为增加消费品供应,不使出现“商品荒”,将消费工业交由政府主导,而非陇东集团一手包办,可以说最为合适。
两年计划要完成重点工程一百八十七个,显然不是陇东集团当前这些公司所能涵盖的,这只是第一步而已。不过这第一步要走好,也不是那么容易,最起码要达到规划规模,这些公司还需要引进大量专业人才。
对于各类人才,虽然陇东集团已有引进计划,但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见到成效。为最快使新组建公司进入正轨,在吴安平的提议下,陇东集团对旗下中高级技术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进了广泛动员,内容只有一项,就是尽量动员每位员工,向其熟识或熟知的各类学者、专家、技术专才写信或发电报,邀其加入陇东集团。
这些人在来西峰之前,必定都有其各自的交际圈子。中国人有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机械类的专才,其朋友或熟识的人中,必定还有一些同类型的人,或者说,即便没有同类的人,也必定有一些同等素质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是陇东集团所急需的。
当前正值大**高潮,民国南北乱成一团,除非受邀的人本就投身其中,否则无论从个人安全、家庭生计、事业发展,还是从实业救国的抱负出发,陇东集团都能对其提供梦寐以求的一切支持,吸引力之大可说无以伦比。
不用吴安平交待,关岭东、陶玉山、徐复郭他们就把这些优势表述得淋漓尽致,其他人自然心领神会,把电文、信件写得花团锦簇、声情并茂。不过谁也没有感觉不安,这也不算亏心,毕竟确实是这样的道理,他们自身便有很深的体会。
吴安平又对关岭东他们暗示,对于可能不愿来西峰的人,如果正是急需人才,可以先编出各式理由诱其过来,待其抵达西峰,再想离开自然就没那么容易了。这种手段或许卑鄙,但关岭东、徐复郭、谭根却欣然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西北确实是振兴民国的最大希望,而对于个人来讲,也只有西北能提供近乎无限的发展空间。
关岭东、徐复郭、陶玉山、戚远山、姬奠川,在没来西峰之前,自然也有其交往的圈子,所以电报、信件各自都发出去几十封,不止是友人,连虽结识但不熟识的一些人,也都对其发出了邀请,其中自然不免有几封属于善意欺骗。
让吴安平觉得可笑的是,这几人的信件中,居然都至少有一封编造了自身惨遭囚禁、请对方过来西峰搭救的荒谬故事,问过之后才知道,这几位目标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急公好义。
谭根和赵礼华却不同,他们各自向厉汝燕、潘世忠、巴玉藻、王助等十余位从事飞机制造及研发的朋友及同行,派专人各自送了一封长信。信的内容不提,其内却各附上了飞机设计图纸及对应数据性能表。当然这些图纸只是非关键的局部设计,两人在信中也说,这是为防止中途泄露,全部设计其实已经完成。
吴安平想起当初请谭根重新出山的情景,见那些图纸其实就取自斯图卡、蚊式那四款战机,便知接到信的人很难抵挡这种诱惑,或许过不多久,陇东集团的几家航空公司便都有负责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