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3 解决捷克军团问题的方法(下)(2 / 3)  天兵在1917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没有发生,布哈林这么解释捷克人保留武器的动机,还真不好反驳。

    好在李晓峰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立刻就反驳道:“这种说法完全不能成立,在布列斯特条约中,我们已经确保了捷克军团的利益,保证不将他们交给同盟国集团,和允许他们安全的前往法国。再用德奥做借口。根本就说不过去!”

    不得不说,这就是穿越的好处,李晓峰一早就知道捷克军团是个大问题,所以特别在布列斯特条约中明确了这一点。堵上了协约国和捷克人以此做借口的可能。

    不过布哈林就是要反对布列斯特合约,如今某人讲话题引了回来,他是巴不得的,立刻这货就嚷嚷道:“布列斯特合约并没有被中 央委员会和苏维埃批准。现在它还是无效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稍微提一下国际条约批生效的流程,政府在国际条约上签字画押,并不是就代表了条约立刻就生效。这只不过是第一步,真正想要让条约生效,还必须经过国内的议会同意,议会不同意,那这个条约就算签字了,也还没有法律效力。

    最简单直接的例子就是后世的那个著名的《全面禁止核 试验条约》。在条约上签字画押的政府很多。包括美帝和天朝。但是这个条约并没有被两国的议会批准,从法律意义上说,这个条约还没有完成生效。

    而布列斯特合约对于现在的俄国来说。也是这么一个状态,政府虽然在合约上签字了。但是还缺一道手续,布尔什维克的中 央委员会,以及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中 执委都还没有批准通过该合约。从法律意义上说这个条约还没有生效,这也是为什么布哈林现在依然敢对合约说三道四的原因,这货大概是觉得自己有把握阻止合约生效。

    不过李晓峰可不会为此所困扰,反正布列斯特合约被通过是大势所趋,布哈林在蹦跶也没有用,他讥笑道:“那很好办,我们早点让布列斯特合约生效,就可以打消捷克人的疑虑了,到时候他们没有任何借口保留武器了吧?”

    布哈林气得够呛,某人的意思几乎就是在说布列斯特合约生效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这他怎么能接受,当即这货就咆哮道:“布列斯特条约就是一个给党带来数不胜数损害,并在全世界无产阶 级眼里侮辱我们的条约,这样的条约怎么……”

    李晓峰不等这货说完,就直接插嘴道:“布哈林同志,你何德何能能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 级发表意见?你有做过细致的调查?如果没有,请你不要随表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 级发表意见。没有人同意你随便代表他们!”

    布哈林被哽得说不出话来,眼看着这货就要发飙,列宁出面打断了他:“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同志,请你不要随便岔开话题。现在开会讨论的是解决捷克军团的问题,关于布列斯特合约,中 央之前召开的紧急代表会议已经有结论了。”

    说完,不等布哈林说话,列宁又问道:“安德烈同志,除了解除捷克军团的武装,你还有另外的能够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李晓峰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有的!”

    这个答案以及某人的自信让中 央委员会的大佬们十分意外,在他们看来解除捷克军团的武装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了,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就算捷克人最后拒绝了,中 央也能提前获得警示,至少这个办法能证明捷克军团居心不良。

    而现在,某人竟然说,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让在座的大佬十分的意外,他们立刻竖起了耳朵,想听一听某人的高见。

    李晓峰哪里有什么高见,他只不过是熟知历史,站在过来人的角度看问题。捷克军团的叛乱真是无法避免的吗?让他们携带武器离开,真的不可行吗?

    这两个问题对李晓峰来说是有答案的,想要避免捷克军团叛乱,仅仅收缴他们的武器是不能达到釜底抽薪效果的。对于协约国来说,武装五万人的捷克军团能有多难?经过半年的准备,美国这台战争机器已经运转起来了,就算没收了捷克军团的武装,美国人随时都可以重新武装他们。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在美国参战之前,沙皇俄国就在美国订购了大批武器弹药沙俄预交了大量的黄金作为定金,后来苏联和俄国还为此没少扯皮。而且沙俄也不光是委托美国生产莫辛纳干,还直接购买了日本的武器弹药。比如之前提到的。费德洛夫的自动步枪,所使用的就是日本的弹药,美国生产的莫辛纳干大批大批的准备运往俄国,不过是因为俄国革命的爆发。尤其是十月革命的爆发,美国人将这批武器暂扣下来了。美国人转手将这批武器交给捷克军团能有多难?

    所以说,就算解除了捷克军团的武装,对他们也不能完全放心。只要他们的人还在俄国的土地上,随时都有可能被重新武装起来,这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说到这里,有同志就要说了,这岂不是说捷克军团的问题是完全无解的吗?不一定,要找到解决捷克军团问题的钥匙,那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协约国集团为什么要拉拢捷克人发动叛乱?

    答案很简单,因为协约国集团暂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