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夜遇黑船(2 / 3)  大明官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商人和渔民。一经抓获。当场枭首。甚至走私来的藩物也不许买卖发现即销毁。

    残酷的海禁政策以致“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而倭寇依旧|。这其实是朱元的小农思想做祟。他想恢复一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简单农业社会。连|内商都迟迟不肯解禁。更不用说海外贸易了。不容置疑。海禁确实是朱元执政的一大失误。相比宋的繁荣和财政宽裕。明朝后期灭亡。也和它终其一朝的财政窘迫无不关系而这就是种因于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船越行越远。渐渐的脱离了船队的视野。

    傍晚时分。运粮船队靠近了珠江口的第一个县新安县。在新安县以南三十里的海面上向东北方向疾行。这时。负责押运本次粮食的宁波观海卫指挥使跑来对李维正道:“千户人。新安县马上就到了。大人要在此上岸的话。就要|拾东西了。”

    按照计划李维正锦衣卫并不在广州上岸而是在新安县上岸。休整两天后。再秘密赶赴广东各的尽管李维正接到的密令是调查南海卫的走私白银案件。但他却不能打草惊蛇。

    此案作为暗线。明线还是要调查的方官员贪污灾而且还做出声势来。

    当夜幕悄悄降临在海面上时。有锦衣卫乘坐的三艘大船缓缓靠岸了。在一个小小的驳岸上三百名锦衣卫和他们的马匹行李纷纷上了岸使原本冷清的海岸时热闹起来。艘大船卸载完锦衣卫后便又调头继续向北而去。

    这个驳岸是建在一个叫屯门的小岛上。为南海卫巡逻官船的补给而专门修建。十天半月也难有一艘船岸。所以只有两个守岛的老民夫住在一间孤零零的小石屋里。小岛上原本有个渔村。禁海后大半渔民都逃到南洋或安南谋生去。其余的渔民则被迁到了的。整个小岛皆渺无人烟。

    锦衣卫的到动了两个守岛的民夫。他们出来查看情况。黑夜中却看见了数百全副武装的男子。吓的他俩嘶声狂喊。落荒而逃。“倭寇。倭寇杀来了。”

    众锦衣卫啼笑皆非。立刻冲上去一队人将两人抓了回来。两人跪在的上连连叩头求饶。“大爷饶我一命。”

    李维正也懒释。冷冷问道:“问你们。这里经常有倭寇来吗?”

    两人慢慢醒味来。来人说的是城官话。不可能是倭寇。他们惊魂稍定。便学着官话答道:“回禀爷。倭寇几乎每年都要来一两趟。但今年至今未来。我们就以为”

    “以为我们倭寇。对吧。”李维正微微一笑。又问道:“新安县有多少人口?离这里有多远?”

    “新安县城里只有几百人家。离这里约五里。沿着海边向北走便可看到。这一带很荒凉。百姓无以为生。大多去广州附近种田去了。”

    “好吧。你们二人前面带路。去县城。自有赏赐。”

    也不管他们两人愿不愿意。两个尉将他们揪上了马。众锦衣卫休息了片刻。便缓缓向县城方向而去。新安县附近的海岸线破碎曲折。石林立。有许多小的港湾。很容易藏匿船只。众人沿着海岸线一路前行。左边是悬壁。沉的夜中海风呼啸。耳边只听见海浪拍打石的声音。周围都是光秃秃的巨石。看不见一户人家。约行了三里多路。朦的夜色中已经隐隐看见了城墙的轮廓。众人不由加快了速度。

    忽然。一名校尉低道:“快。是船。”

    众人随他的手指向下望去。果然见一道水湾里停泊着一艘大船。似乎就是白天看到的那艘。就在众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船上时。一名带路的民夫忽然撒腿向悬崖边跑去。隐隐听他叽里呱啦大喊。手拼命挥舞。似乎是在报信。没跑出三十步。一箭疾射而来。正中他的小腿。他一声惨叫。翻滚在的。刻跑上去几名锦衣卫将他按住。抓了回来。

    不用说李维正便猜到了。这个民夫必然是和这艘走私船有关系。他对一名百户道:“给我审问他们二人。问出所有口供。”

    锦衣卫面前。他们哪里能挺的过。只片刻便连祖宗八代的事情都交代了。百户审问完便上前禀报道:“回禀大人。新安县的百姓家家都有人参与走私。并与此生。这艘船只是其中一艘。船上大约有五十余人。刚从安南回来。城中的家人米。他们两个看岛人也都有亲戚参与私。”

    这时。所有的锦衣卫都向李维正看来。等待他的决定。李维正沉思了片刻便道:“我们可以去船上看看但记住。如果对方不反抗就不要伤人。问清情况再说。”

    校尉们轰然答应。刻下去了两百余人。剩下的人在上面看马。锦衣卫校尉个个武艺高强。然悬崖陡峭。但他们还是飞快的从悬崖上寻路攀了下去。只用了一刻钟时间。二百余人都攀下了悬崖。摸索着跑到了船边。李维正也慢慢下去了。他快速来到船边。只见这艘船长约二十余丈。高五丈。杆巨大。帆布都放了下来。船下面装有踏板。故无风时也能离开小港湾。

    此时大船上很安静。似乎船员们都回县城了。船边看不见一个人。“上。”李维正一声命令。锦衣卫立刻取出攀城爪抛了上去。数十名校尉像猿猴一般轻盈上。片刻便爬上了大船。随即丢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