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战争综合征,几乎失去了独自生活的能力。
不管是刘邦也好,还是这些士卒的将主们也罢,肯定都不能看着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们自生自灭。
于是,许多列侯,都将这些老兄弟们,带回自己的封国,给予他们官职或者土地,就近照看和照顾。
这些老兄弟,在安顿下来之后,当然会娶妻生子。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
军人的子嗣,耳闻目濡之下,当然也会跟自己的父辈一样,成为军人。
这就是所谓的将门世家。
而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因为父辈和从小受到的教育的原因,忠于其所在地的列侯。
所以,翻开历史书,人们常常会发现,前一秒还在长安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下一秒披挂上阵。居然也能有模有样,有板有眼。
譬如平阳侯曹氏,数代单传,以羸弱著称,但上了阵。却也能独当一面。不堕先祖威名。
周勃也是如此。
将其亲兵营中的伤残老卒以及生死兄弟们,全部带到了他的封地,河东郡的绛县安置。
等到周勃被太宗皇帝赶回家种田,为求自保,周勃甚至在其绛候候国里组织了一支军队,藏了兵甲弓弩。
结果被人一锅端,自己人还去了廷尉大牢旅游了半年。
要不是薄太后求情。肯定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而周亚夫的细柳营,在实际上,就是以周勃几十年来练出来的绛候亲兵为根基,在河东郡花了四年时间,一点一滴练出来的。
细柳营,哪怕是一个低级军官,如屯长、队率,祖上可能就是当年跟随周勃征战天下的老卒。
父子祖孙。三代从军,更重要的是。从小就跟着周亚夫一起长大。
这样的军队,在这封建时代,真是无人能敌。
而在经过了匈奴与吴楚的战争磨砺后,细柳营的威名,真是响彻寰宇。
据说,就连匈奴单于庭,也特别关注细柳营。
去往匈奴的使者回来报告,匈奴人,总是询问细柳营的营地和营中故事。
而作为汉室的王牌。
细柳营的驻地,其实就在上林苑西侧,渭河以北,镐池以南的细柳仓。(注1)
细柳营也是因此而得名。
此地山高林密,但山中别有深谷。
因此秦时,秦军在此营造仓储基地,以供应阿房宫的建造需求。
汉室照旧将之作为一个军需基地和少府府库的中转中心。
所以,这细柳仓的交通非常发达,驰道直接修到了山谷的门口,秦汉两代建设者们更是在道路两侧,广修烽燧台以及岗哨。
寻常人根本无法靠近,也无法接近这汉室王牌细柳营的驻地。
刘彻的撵车仪仗,缓缓驶在细柳仓前的驰道。
一路上,往来巡逻的骑兵,戒备森严的哨所、关卡,数之不尽。
因为,直到现在,细柳仓依然发挥着它周转军需物资的功能。
甚至汉室最大的弓弩作坊,就在细柳仓之中。
这里生产着举世闻名的大黄弩以及精密无比的连发弩。
刘彻登基后,又将陌刀和牛角弓以及长槊等试验性军械的生产地点在这里放了一个,以防备就近装备军队,并且及时反馈使用情况,方便少府的工匠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而被刘彻特意带在身边的骆郢,打从上了驰道,进了这细柳仓的警戒范围,他的脸色变得跟白纸一样,甚至身子都开始难以抑制的颤抖了起来。
作为汉军的王牌,细柳营现在享受的是跟虎贲卫、羽林卫同样的待遇,甚至犹有过之。
最好的武器,最新的装备,最严格的训练,最高等级的伙食标准。
特别是得到了刘彻的指示后,细柳营派出了一批花架子出来巡逻。
这些骑兵,全身着甲,就连马身上,也覆盖着一层坚实的铁甲,举着沉重的骑枪,在这个时代,任何人看了都要吓尿!
只是很遗憾,这样的一支骑兵,目前在实战方面,是没有太多的用处。
也就是看着好看而已。
而且军队使用后,反响也很坏。
将军们觉得,这些重甲骑兵,使用起来,很困难,而且后勤压力和合适的承载战马也难寻觅。
士卒们觉得,铁甲太重,骑枪太重,不仅仅穿戴困难,更麻烦的是夏天,根本没有人能套在那样的铁皮壳子里撑过一刻钟。
少府总共也就生产了三百套类似的重骑兵装备,然后就停产了。
目前来说,这种重甲骑兵,是作为皇室的仪仗队以及在夷狄面前逞威风的面子卫队。
地位与陌刀的老祖宗,斩马剑类似。
倒是少府改进后的陌刀,在以步卒为主的汉军中广受好评。
尤其是弓弩兵们爱死了这种能很好的掩护和保护他们脆弱的侧翼的长刀类兵器。
将军们天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