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谋士之争(1 / 3)  兵临天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时间又过了三年,建安十二年初chūn,有异星出现在北斗星座,天下人议论纷纷,是年必有君主亡故。

    二月初,荆州传来消息,荆州牧刘表病重,恐不久于人世。

    邺城,这里原是袁绍都城,曹cāo在建安九年夺取邺城后,为了控制河北,遂迁都于邺城。

    刘表病重的消息终于传到了邺城,而曹cāo刚从淳于返回邺城,大封功臣二十余人,这就意味着河北大局已定。

    此时,曹cāo正考虑东征乌桓,但荆州传来的消息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丞相府大堂之上,曹cāo紧急召集数名心腹谋士商讨荆州对策。

    此时河北袁氏兄弟已平,但隐患尤在,袁尚、袁熙兄弟尚未被彻底歼灭,他们勾结乌桓,企图借乌恒之力席重夺河北。

    曹cāo准备东征乌桓,却遭到了众将的一致反对,众将们皆说,袁氏兄弟不过是逃犯,乌桓是寡恩薄义之徒,岂会受袁氏兄弟利用,若大家远离中原,一旦刘备乘虚攻打许都,大军救之不及。

    众说纷纭,就在这个时候,南方出现了机会。

    大堂内,曹cāo显得有点焦躁不安,背着手来回踱步,按照他的计划,他必须要完全平定河北之患后才考虑南下荆州,现在刘表病重,必然会引发诸子争位,正是攻打荆州的千载难逢之机。

    他忍不住又取出蔡瑁写来的信,‘刘荆州病重,蔡氏执掌军权,瑁愿献荆州于丞相,望曹军早rì南下,不复为盼。’

    很显然,趁现在蔡瑁掌权之时南下,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夺取荆州。

    可乌桓不灭,袁氏不除,又必会生成后患,那如何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三面皆能顾及呢?

    曹cāo目光投向众谋士,先落在程昱身上,他见程昱面带微笑,手执羽扇,显得胸有成竹,便笑道:“仲德先说说吧!”

    程昱在所有人中,年纪最大,但jīng神却最好,红光满脸,jīng神抖擞,和身旁的郭嘉形成鲜明对比。

    程昱微微一笑,“自古以来皆是北强南弱,刘表虽然病重,是可能引发荆州内乱,可在我看来其实意义不大,就算刘表康健,荆州弱小之地,又怎能抵挡北骑王师,相反,乌恒有数十万铁骑,在袁绍时期便虎视河北,袁氏兄弟求助于他们,实则引狼入室,还有辽东公孙康,也是野心勃勃之辈,丞相舍强而谋弱,只怕刚得荆州,又失河北,得不偿失也!”

    旁边荀彧也道:“仲德说得极是,我们其实并不担心袁氏兄弟,担心是乌桓,十年前,乌桓人趁中原大乱,趁机掳掠汉民十余万户,极有可能袁氏兄弟与其达成共谋,乌桓要子女金帛,袁氏要河北土地,一旦我们南顾,乌桓铁骑必然趁虚而入,席卷河北,丞相悔之晚矣。

    而蔡瑁分明阿谀之徒,企图背主求荣,说话多有夸张,他所谓执掌军权,不过是襄阳之兵,南郡在刘琦手中,江夏被刘璟所占,长沙实控于刘磐,蔡瑁如何能献荆州?

    不如就等他们内讧,丞相利用这个时机征讨乌桓,彻底稳住河北局势,回头再考虑荆州,或许荆州势弱,只须一支奇兵便可占领荆州,何须丞相劳师远征?”

    荀彧是曹cāo的心腹谋士,同时也是汉室王朝的忠诚维护者,这便是他和曹cāo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

    这次曹cāo大封功臣,尤其重视荀彧,不仅食邑增加一千户,同时还要加封他为三公,远远高于其他谋士,甚至高于程昱和郭嘉。

    荀彧心知肚明,与其说这是曹cāo对自己的封赏,不如是曹cāo对自己的试探,他坚决不受封赏,先后推辞了十余次,才最终让曹cāo撤销了这个决定。

    正是荀彧对朝廷有一种特殊的忠诚情节,所以在荆州和乌恒之间表现得格外坚定,支持曹cāo对异族的征讨,反对攻伐荆州。

    曹cāo很明白荀彧的心思,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又将目光落在后座的贾诩身上,他见贾诩虽然一言不发,但脸上神情明显不太赞同,便点点头笑道:“文和不要总是沉默,不妨也谈一谈。”

    曹cāo帐下四大谋士是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这四人也是他的心腹,对他们言听计从,而贾诩虽然有谋,但还不属于曹cāo的心腹,加上他的旧主张绣尚在,所以曹cāo对他的信任略有不足。

    不过贾诩虽然不能和四大谋士相比,但他熟悉荆州,又在建安七年参加了新野之战,恰好荀攸去许都催粮,所以曹cāo把贾诩找来共商军机大事,顶了荀攸的位置。

    贾诩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资历还不足以跻身核心决策圈,尤其在新野兵败后,他自觉惭愧,所以这几年表现得很低调,一般都不会参与军务决策,即使偶然参加,也尽量不发表意见。

    但此时他被曹cāo点名,而且含蓄地批评他总是沉默,贾诩不得不起身道:“诩言恐怕会误丞相决策,所以不敢言。”

    “文和这话就不对了,我有什么话不能听?且说说看。”

    贾诩只得硬着头皮道:“荆州局势也不是我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