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长时间,熟悉的学者们就聚拢成团,自顾自的讨论了起来。
杨锐虽然不说话,但还是竖着耳朵倾听。
学术讨论与聊天的区别除了内容就在于逻辑性,主要仍然在内容。
对此,杨锐其实是有些心虚的。
从上一世到现在,他满打满算也就学了七八年的生物,其中还有大半的时间是基葱究♀样的学术水平,在一所学校内还不太显眼——8o年代的年轻学者有博士学位的少之又少,能读七八年书也算说得过去了。就知识面和垂直深度来说,杨锐不会逊色于人。
不过,站在全国的学术圈子里,杨锐写论文不怕,聊天却是有些畏怯的。
就像是面试比简历更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深浅一样,杨锐还真怕自己被人掂量出了深浅。pcR技术且不去说,国内现在还没有注意到这个的人,钾离子通道的研究,实际上是非常艰深的内容,属于现代生物学热门领域的尖端研究,杨锐也怕多说多错,让人揪了出来。
好在没有几个学者想要找杨锐的茬儿,都是闲适的聊天,三无不时的还有人递根烟给认真倾听的杨锐。
杨锐是在为美国的会议做准备,到时候,他是少不了要参与此类探讨的。
等杨锐认真的听了两个斜以后,开始有学者觉得:这个年轻人还不错,谦虚守礼。
当然,谦虚的前提是他们知道杨锐做出的成绩。
正如杨锐担心自己的表现及不上钾离子通道的档次一样,学者们看着完成了钾离子通道的研究的杨锐,也是观察多于评价。
从学术角度来讲,钾离子通道的研究亦是可赞可畏,时至今日,即使人人都知道采用相似的方法做研究,能刊登论文s,可国内敢做这个的项目组,仍然不过两位数。
面对创始者,如果杨锐是个七老八十的学者,大家或许会表示一番崇敬,如果杨锐是个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大家或许会表示赞赏,可杨锐甚至连青年学者都不是。
这就让主动找他聊天的学者几乎没有。
直到上了飞机,座位在杨锐身边的学者,才一边给杨锐递烟,一边打量着杨锐,和他缓慢的聊了起来。
杨锐从空姐递送的托盘里抽了一支中华烟,抽起了过嘴眼,不一会儿,机舱里就充满了浓浓的烟味。
而巡游于机舱内的空姐,依旧是面带微笑的为各位客人奉上香烟。
杨锐入乡随俗,在一手烟和二手烟的浸润中,思考着如何获得会议演讲的资格。
他将参加的国际遗传学大会规格不低,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三日,有价值的演讲基本集中在日和最后一天的前半天,能做大会演讲的没几个人,杨锐也着实有些信心不足。</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