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老师,还不如公事公办呢。工作时严格就好,业余时间管他们做什么,只要不作奸犯科就好。
投入有限,在教师身上舍得花钱,愿意请名师严师,就必然会减小教育范围。要普及教育,就不要对启蒙教师提过多要求。学生启蒙了,自然会有专门的学校,那才是真正教书育人的地方。
世间事处处皆学问,教人启蒙读书也没什么了不起。教人识字的老师要这样,那教人做事的又当如何教与学,不必把双方关系看得那么重。不要跟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比,那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道授业解惑。启蒙的老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教了,是能传道还是解惑实际做不到。
学校是教知识的地方,不要带上太多的功能,事情还是简单一些为好。附带的东西太多,往往会把主业给忘了。启蒙之后有各种学校,想学什么就去学,只要考得上,学校愿收就行。
杜中宵可是记得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教育革,即三舍法。从县学开始,层层选拔,分为三舍,一直到太学。依表现和成绩,直接代替进士考试。这种改革一点也不成功,既没有扩大教育范围,也没有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反倒是途径单一,利于控制,加剧了党争。
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是此时的书院,双方自愿,不只教知识,还教思想,学校不适合。
教育一杆子捅到底,从启蒙开始,上了好学校,就可以上更好的学校,一直到最后,获得远超他人的社会地位,又有什么好处。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先,不是先上学的为先。教育系统越严密,越容易造成父传子,子传孙,最后子子孙孙成了一潭死水。社会要有纪律,但不能太刻板,适当乱一点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