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51章军情(1 / 2)  北雄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传秦王兵部尚书殷开山入见。 .”

    这会的李渊其实是挺无奈的,商议军事还就绕不开尚书令,秦王李世民。

    而且更悲剧的是,他比较信得过的心腹臣下大多已经不在身边,比如窦抗,窦威兄弟,之前先后测于长安,刘文静以逆诛,陈叔达出使突厥,被义成公主削鼻割耳,最后死在晋阳。

    萧禹说话不好听,越来越不受他待见,已经两次外出,领陕东道行台,至今未归。

    裴寂说话倒是好听,才干却是不成,事实证明,这人满肚子草包,搬弄权柄倒是一把好手,手段却也粗糙的紧。

    之所以还能留在李渊身边顾问参赞,不是因为旁的什么,而是一来顾念旧情,二来裴寂偏向太子,所以处境如今和李元吉比较相像,屡屡坏事,却都能轻而易举的被李渊放过,重新启用。

    这人商量大事是不成的了。

    其余诸如宇文,高氏,陈氏等门阀中人,他又都信不过,崔氏,韦氏之类的却又大多不通军事。

    也就是说,此时李渊陷入了一种比较奇特的尴尬境地,有才干的人当中已死的人不去说他,其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远离了李渊身边。

    最后弄的作为皇帝的李渊,遇到军事上的事情,数来数去,却只有秦王李世民可以共商大事。

    这显然是内部政治斗争以及外部环境,以及李渊用人方式所造成的一种困局,亲族外加心腹到底是少数,若不能做到人句用,关西人才再多,也是无济于事。

    李渊年纪渐渐老迈,性情也开始变得有些执拗了起来,在这样的事情上,非但毫无察觉,而且不听劝说,才至有今日之局。

    李世民和殷开山来的很快,朝服都未及换下。

    见礼已毕,李渊令人将急报给二人传阅。

    殷开山的长相和他的名字并不相符,这人白面长髯,身形消瘦,不论长相还是气质上都和关西贵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殷开山名峤,字开山,他们这一脉祖上是南人,乃陈朝旧臣,名字取的还都挺别致,祖父殷不害,陈朝光禄大夫,给事中,父亲殷僧首,任职前隋秘书丞。

    可以瞧的出来,殷氏是正经的书香门第。

    到了殷开山这里其实也不差,此人犹擅文章,书法,在关西是很有名气的,如果是承平时节,他走的肯定是父祖的老路无疑。

    可惜,他步入仕途不久,天下渐乱,时任石艾县令的殷开山别无疡,投在李渊门下,任职大将军府掾,也是李渊倚为心腹之人,后加光禄大夫。

    和其他太原旧人不同的是,殷开山性情颇为随和,既辅佐过太子李建成,又在李世民麾下任职过,但都是惆守,并无攀附之举。

    左右不靠,又颇有功绩,在李渊眼中自然也就有所不同,所以随着李渊称帝,殷开山的职位是扶冶上,虽不及刘文静等显赫,却也不差多少,如今已为兵部尚书。

    唐俭争不过他,那简直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只是殷开山身体向来不太好,在蜀中又受了重伤,如今脸色苍白,气息不稳,看着就让人颇为悬心。

    此时殷开山瞅了瞅沉默不语的秦王,只稍一沉吟,便开口道:“前些时屡屡从河边调兵西去,看来有所不妥,李定安,虎狼也,一旦察之动静,必趁隙来攻。”

    “再者,其军与我咫尺之近,只需挥军渡河,几可长驱直入,臣以为,不得不防,应暂缓调兵之举,以观动静。”

    话音方落,李世民已是曳道:“潼关,冯翊,韩城几处,陈兵十数万众,数载之间无有寸进不说,还累损士卒,如今逃卒渐多,再要僵持不下,恐生剧变”

    “今世充已亡,余者惶惶,东都在望之际,李定安怎敢弃河南于不顾而来与我纠缠?不然,窦建德,萧铣两人岂不成渔翁之势?”

    说到这里,李世民面前父亲,肃容道:“李定安兵势之锐,亘古鲜见,今又北连突厥,其势已成,去岁王世充败亡,窦建德,萧铣皆有意于河南,为何至今未有动静?为李定安兵势所迫,不敢妄动而已。”

    “如此声势,假以时日今即不能与之为战,不若先定蜀中,再图萧铣,到时以势凌之,或有小挫,也无碍于大局此乃龙蛇之争,不求一时之短长,还请至尊三思啊。”

    李渊拧眉不语,殷开山却是概胡须继续坚持己见,“殿下所言或永理,可一旦李定安举兵来犯,我却还三心二意也不需怎样,只冯翊,韩城任一处所有疏忽,到时长安震动之下,怕是难以收拾吧?”

    李世民笑了,若说殷开山跟谈诗论画,李世民自忖是要退避三舍的,可谈论军事,哼,他李二郎还真就没怕过谁。

    “尚书即掌兵部,营潼关守军七八万,虽说嗯,却也乃精锐无疑,冯翊有襄邑郡王坐镇,领兵三万余,韩城有侯将军,兵有一万余众,其中多为西北从征薛仁杲者,三处互为援应,尚书以为,多少兵马能破冯翊,韩城?”

    说到这里,其实殷开山便不该开口继续争辩了,可他瞧了瞧一直没说话的皇帝,再看看对面坐着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