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院编修(正七品)。
而这还是亏了修大明会典有功,这才升了两级,在历史上,萧良友没有这份功劳,一直到了万历十四年方才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所以身为林延潮的同年,萧良友此刻的心情是很失落的,尽管这升迁速度较其他翰林而言已是不慢了。
在翰林院里没有修书有成,或者是讲读效劳外,所有翰林一律九年考满才能升迁,不得违背。
也就是说正七品编修至正六品讲读,再至从五品的侍读侍讲学士,正常而言要二十七年。
就算是状元及第,从六品修撰起任官,也要十八年才能升迁为侍讲学士。
若是庶吉士就惨了,三年后留馆,再授从七品检讨,然后一路按班升迁要三十九年。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万历登基后翰林院修了两本书,一本是穆宗实录,还有一本是大明会典,所以一般翰林只要连续碰上这两本修书的机会,都可以升两级的。
此外翰林还可以开坊,去詹事府兼衔。
话说回来林延潮也参与过大明会典的编写,但会典书成时,林延潮已经不是翰林。所以身为总编攥的萧良有没有将他名字写进去。
但即便如此,林延潮仍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他从修撰至侍讲学士用了几年?
而建极殿下众官员听到宣旨后,陷入了一阵长长的静默,随即众官员又议论开来。
至于殿上。
林延潮受旨后,当即拜谢过了。
天子没说什么,直接赐他殿上入座,何润遥也得到这个待遇。
至于邓炼则是默然离开了建极殿。
离开建极殿时,邓炼还回头看了一眼,然后仰天叹了口气离开大殿。
林延潮入座后面上沉静,但心底此刻却忍不住有些激动。
他看向上座的天子心道,莫非天子真有意让他为宰相?
想起天子之前在武英殿时召见,他确实有言在先,对自己说,申先生后,让他来主持国家大事,这是金口暗许宰相之位了。
若是没有自己那一番话,那么今天林延潮得到此封赏,甚至更高他都不会惊讶。
但是自己明明拒绝了天子啊,那么说天子支持自己当张居正,不,是支持自己当王安石?
想到眼前,若天子要自己当王安石,那么一切可以解释了。
詹事府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这简直就是将来的宰相,堪称储相!
一国之君,就是天子被称为国君,太子称为储君。而内阁大学士被称为宰相,至于翰林院侍讲学士就是默认的储相。
林延潮想到这里,但见御座上的天子已是起身道:“今日朕就到这里,诸位爱卿不妨开怀畅饮。”
说完天子离座,张宏,张鲸等人跟着天子离开了建极殿。
天子一走,左右总督,巡抚,布政使已是向他与魏允贞举杯道贺。
魏允贞是右通政使,正四品京卿,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这在座一方督抚,封疆大吏相贺也是理所当然。
但在场众大僚们也有自持身份,不欲敬酒的。可是他们却来到林延潮面前,因为他们知道林延潮这杯酒不敬是不行的。
詹事府左庶子不提,这侍讲学士意味着什么,堂上这些总督,巡抚,布政使也十分的清楚。
内阁大学士,对于每个官员而言,以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甚至不拜翰林,连这条路都不给你走。
那么拜为侍讲学士后,这个目标前的迷雾已是散去,宰相之位已是清晰地展露在眼前。
不仅目标清晰可见,连路程都给你算好了。
林延潮现在距入阁拜相,还有多远?
拿林延潮的老师申时行来说,二十八岁(嘉靖四十一年)中状元,三十九岁(万历元年)因成为万历的日讲,升任左庶子,然后四十四岁以吏部右侍郎入阁。
这已是是相当漂亮的履历。
申时行升官如此之快,是因为他乃状元,而大明朝三年才出一个状元。
而林延潮也是状元,他的已经与三十九岁的申时行一样了。林延潮用了六年走完了申时行十一年的路,而申时行又用了五年入阁,林延潮要几年?
在场督抚已经可以掰开手指头算林延潮何时入阁了。这位简在帝心,首辅门生的林三元,就是将来的阁老。
他们就算是封疆大吏,一省的督抚,但朝廷以内御外,再大的外臣都要听宰相的话!所以他们敢不卖阁老的面子?敢得罪宰相吗?
所以魏允贞这杯酒敬不敬都无所谓,因为他十年内能拜尚书,已是逆天了。
但林延潮要拜阁老要几年,申时行的答案是五年,林延潮呢?比五年多?还是比五年少?
不到二十五岁的侍讲学士古往今来能有几个?若再来个不到三十入阁的林三元?
所以林延潮这杯酒,他们是一定要敬。
今天对方只是正五品庶子,但他日就是当朝阁老?趁他还未拜相,要赶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