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建安二十五年,八月中。
曹魏方面的局势正在向渐渐平稳下来的局面过渡。当然了,想要完全的平稳下来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也可以任何一个新继任的君主想要完全稳定下来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曹丕按照老曹的安排在做,整体的局面还算是顺利。
到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曹丕是个标准的魂蛋,心性狠辣而且野心极大,在原有的历史上接了老曹的班之后没多久就逼迫献帝刘协交出帝位,那么现在曹丕是不是也在想着这个事情了呢?
事情其实没那么简单。
曹丕的确是有想当皇帝的野心,但曹丕终究不是个笨蛋。事实上即便是原有的历史,如果单纯的以为曹丕是那么的想,或者是那么急着当皇帝的话,可能还真有些误解了曹丕。
准确的,曹刘孙三家的继任者,也就是指曹丕、刘禅、孙权这三位,在继任的时候其地盘都是处于一个很不稳定的状态。
先是孙权,他从孙策的手里把班接过来的时候,但千万别真以为孙权是捡了父兄留下来的一片江山,捡了个大的便宜。事实上当时江东也才被孙策刚打下来没多久,所谓的“恩威并施”中只有“威”而没有“恩”,而且由于孙策杀人太多、竖敌太多,使得江东地区的本土士家豪族对孙氏集团基本上都是持以一个敌视的状态。
再加上当时的孙权连二十岁都不到,威望什么的全都不够,根本就镇不住,所以孙权的班其实是接得相当困难的,一个处理不当他们孙氏集团就得玩儿完。总的来,当时要不是有张昭和周瑜这一文一武帮着孙权硬撑下来,孙权早就没戏了。
然后是刘禅。刘备当时被6逊的一把火给烧光了赌本,使整个蜀汉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而且由于刘备的刚愎自用,在没有处理好蜀汉内部的问题的情况下就冒然出击,兵败之后就使蜀汉内部的问题闹得非常的严重。用后世某位学者的十六个字来形容就是“蜀汉建国,基础不牢;刘备一死,地动山摇”。可以当时要不是有诸葛亮这么个一流的政治家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风给硬撑了下来,蜀汉集团也早就没戏了。
好了,现在转回到曹丕的身上。而事实上,曹丕的班接得也没那么容易。原有的历史上老曹一死,随之而来的就是青州兵这支曹氏集团的根本班底的哗变,当时为了避免生真正的叛乱,曹丕都是采取了宽大甚至是放任的态度。这是幸好当时刘备和孙权闹翻了,没有抓住机会去进攻曹魏,不然曹魏晓得要丢掉多少地盘。
再接下来,曹丕最大的问题就是威望上的不足,这使得曹丕不足以稳定民心。在这个时候曹丕为了增加威望度,进而解决掉稳定民心的问题,想到办法的就是进位为帝。而献帝刘协为了不让国家再遭受混乱,不让百姓再受战乱之苦,就选择了把帝位禅让给曹丕。
当然了,这种事在后世之人看来,献帝刘协根本就是被逼迫的,换成了别人,谁又愿意把皇帝的宝座给交出去?
可是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另一件事,就是当时献帝刘协仍然有着一个皇帝的威望,曹魏的境内也仍然有着一些支持献帝刘协的人或团体的存在,而老曹一死引了青州兵的哗变,当时四十出头的献帝刘协如果狠一狠心,以皇帝之名出号召,完全有可能会闹出些不的动静。
另外当时刘备已经在汉中称王,青州兵的哗变又使得曹魏方面在长安、洛阳的守备出现了问题,如果献帝刘协真的出勤王诏令,刘备搞不好就可以从汉中出兵去抢下长安,献帝刘协再抓住机会西逃一下,那接下来的事情就难了。
但是但是,献帝刘协没有选择那么做,而是平静的把帝位交给了曹丕。或许曹丕威逼的成份不会少,但正值青壮之年的献帝刘协却放弃了去拼上一回的机会。而在献帝刘协把帝位交给了曹丕之后,曹魏境内的局势也马上就得到了好转,至少在中原内6因此没有再出现群雄混战的那种局面。所以,没有看到这些事情,只是单纯的以为献帝刘协是个没用的傀儡,实在是对献帝刘协的一点误读,多少也有些误读了曹丕。
这里还有件事或许可以成为佐证,就是自古以来所谓的“禅让”之事也有过好些次,但抛开三皇五帝的那些传,禅让之后的原君主基本上就没有不被弄死的,唯独只有献帝刘协是安安稳稳的过完了余生,而且一直受到了曹魏方面的各种优待。而以曹丕那种狠辣的性格却没有去弄死献帝刘协,这里面的事也是值得想一想的。
这里面顺便还得一句,献帝刘协的“献”在当时文字意思可不是“献出去”,反而是有聪慧、仁慈、宽厚这些意义,应该也是曹魏方面给献帝刘协的一种礼遇。反观刘备给献帝刘协的那个“哀”……好吧,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曹丕虽然想当皇帝,但从某种意义上来曹丕也有点被逼无奈的因素在里面。而接受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放弃老曹的唯才是举,很可能也有一些这样的原因在里面。因为在这个时候不接受士家豪族所提出来的条件,自然就得不到他们的支持;而以当时的情况,要是得不到士家豪族的支持,
最新网址:wap.biquwenx.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