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1章 精兵简政(2 / 2)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不方便。

    将军领军在外,难免要对其下放权力,成军之初,诸事皆还不完善,募兵、调拨粮饷等事务之前也多让领军者自行负责,如此则可能会导致自己对军队的管控减弱,以至于士兵成为总兵将军的私兵。

    就譬如左良玉,他麾下兵马虽多,但各部独立性极强,左良玉现在并不能完全约束那几十万人马,而只是以共同利益将大伙暂时聚拢在一起,如此则军纪涣散,军令难以得到贯彻。

    据闻,左良玉本人在军中倒是能洁身自好,但他部下士兵军纪却极差,因为他这个大帅也不好去约束各部将士。

    相反,他还得经常纵容士兵劫掠地方,否则,就难以得到各部的共同拥护。

    一旦作战,左良玉手下那些副总兵、副将、参将们就心思各异,很难形成合力,甚至一个弄不好就会土崩瓦解。

    李致远当务之急就是构建周密的军事制度,在建军之初各部势力未形成之时就以制度来约束诸将,以免日后势成难改。

    这个枢密府正是为此而生,以后军令皆出自于此,募兵权、调兵权立即收回,包括征集、调拨、分发粮饷和兵器以及初步军训在内的一应事务也由枢密府统一处理。

    另外,李致远标下虽号称有兵十万,但足有半数不堪战,且成分复杂,有受招安而来的降兵,有无家可归的流民,有入伍只为混吃等死的老弱病残。

    这些人混杂在队伍里,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兵贵精而不在多,李致远早想裁汰冗兵以重整军队。

    但李致远之前却不敢轻易裁军,因为这些人虽说打仗不行,但也是杀过人见过血的,别的不敢说,到地方上扰民可是一把好手,很多人早成了兵痞、兵油子,一旦解散任其回到地方,只怕各地都要盗贼蜂拥而起了。

    趁着现在这个机会,李致远想了个妙招,那就是成立大明朝的“生产建设兵团”——屯田军,把军中不适合作战的士兵统统裁汰进去。

    屯田军仍是军队编制,军事化管理,也仍发一些粮饷,但既无需作战打仗,也不需要镇守城池,不干别的,就在楚南垦荒种地。

    反正楚南的山地、丘陵很多,很多地方不适合种水稻,种土豆、种玉米却是合适的很。

    此举一能给老百姓以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广种植新粮,毕竟士兵尚还听军令,让种啥就种啥;二能解决这些人的生计,也免得其衣食无着,为祸地方;三能为军队供给一部分军粮,一举三得,众人皆表示赞同。

    最后,李致远决定成了楚南火器制造局,专司负责制造、研制、仿照各式火枪、火炮,并委任毕安民为制造局总监,全权处理与火器相关的事务。

    如此,李致远在组织、架构上已做了初步安排,官府运转或将更为顺畅,时天气渐暖,春回大地,遭受一番劫难的楚南也在缓缓恢复生机,与会诸人都是满怀希望。

    但说到底,明末乱局还是需要靠坚实的武力来收拾,枢密府的军事战略部署才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而除了李致远本人,众皆对此一片茫然,只将那早已远去的张献忠当做假想之敌,却不知真正的大敌尚在遥远的关外,局势也还远未到最坏的地步。

    所以满怀忧虑的李致远将长于兵事、更着眼于大局的张煌言、堵胤锡等人都留在了长沙,他心怀忐忑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个惊天噩耗传来......

    ————————————————————————————

    崇祯十七年二月十六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