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秀、郎启贵、杨文富等已经率军收复临湘,斩千余级,贼奔岳州,追之,伪将混天龙以步骑万余拒南岸。
马进忠率轻骑从贼背后杀至,马士秀三分其军,与马进忠围攻贼军,大胜,贼军被杀死、淹死的不计其数。
南岸贼军争先恐后地逃奔岳州城,马士秀乘胜追击,贼军来不及守城,只得尽数突围逃往长沙。
马士秀、马进忠继续追杀,又斩八千八百余人,于是收复岳州。
十一月三十日,朝廷的旨意也终于传到了。
李致远最关心的就是这一句话:以原抚州知府李致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偏、沅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而给李致远的命令是“提督军务”,而不是“赞理军务”,因为“提督军务”比“赞理军务”更能管军,能节制辖区内的所有总兵、副总兵,这主要是因为李致远手上的兵更多,主要任务也是军事上的。
原偏沅巡抚李乾德之前被张献忠打的大败,湖南土地尽失,逃到了贵州,被免职问罪。
又以沅州偏远,不宜处理湖南事务,命李致远开府长沙,并率军速出袁州,西进湖广,相机灭贼,收复被占府县。
这个官通俗的叫法就是“偏沅巡抚”,规范性名称表述是“巡抚偏沅地方提督军务”。
巡抚这个官并不是地方官,而是中央派到地方的京官,本身是没有品级的,它的品级来自于“督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实际上和李致远现在的抚州知府一个品级,都是正四品,但是职权范围大的多,管理辖区范围内所有的军政事务,所有知府都要听命。
所谓“都察院”,也叫最高监察院,是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用以监察百官,属于言官范畴,算是明朝的一大创举。
下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一般是左官在朝,右官出任地方督抚。
巡抚的品级其实并不确定,职高者为副都御史,称巡抚某处右副都御史(正三品),职卑者为佥都御史,称巡抚某处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而地方总督与巡抚类似,同样也是京官,但职权高于巡抚,一般从部院正官中推选。
若以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出任总督,也会加都察院职衔(右副都御使或右佥都御史)。
吕大器之前也有右佥都御史的职衔,后以兵部添注右侍郎(添注即添入注拟,指等候委用、候补的意思,因为兵部无侍郎空缺,但仍可就职治事)出任总督,品级就为正三品。
之前朝廷发给他的谕令就是:“兵部右侍郎吕大器仍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江、楚、应、皖援剿事务,兼理粮饷,总兵李辅明、马科各以四千人听节制。”
就是让吕大器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徽等地的剿贼事务,但只给了他八千兵,这让他怎么节制左良玉,短时间内又拿什么剿贼?
谕旨中其他的嘉奖、赞许,李致远就不太放在心上了,至于命令将那几名伪官在南昌就地处置,或凌迟或斩首,那也是吕大器的事。
李致远早就在南昌待得不耐烦了,城里的左兵、吕兵闹得势同水火,他只想赶紧去抚州带了兵杀去湖南,再不管这里的烂事。
可还未等他打去湖广,张献忠竟然派兵杀上门来了!
————————————————————————————————
注:偏沅巡抚,最初于万历二十七年设于偏桥镇(今贵州施秉县,设置偏桥卫所),万历二十八年,移驻黔、楚重镇沅州(今湖南芷江),因此叫做“偏沅巡抚”,并不是满清的“湖南巡抚”。
偏沅巡抚最初设置是因为要镇压播州杨应龙造反,之后时设时废,至崇祯二年定设。
偏沅巡抚的辖区没有明确记载,最初管辖的也并非是现在的湖南省,据考证是湖广的常德、辰州二府,四川夔州府东部地区、湖广施州卫,保靖州宣卫司、贵州东部地区等等这些偏远山区。
但后来辖区有变动,例如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南下湖广时,偏远巡抚李乾德就驻扎在岳州,后来退往长沙,最后逃到贵州,偏远巡抚的辖区已经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南。
据《湖广通志》卷28《职官志》载:陈睿谟,武进士,巡抚偏沅都御史,怀宗末年开府长沙,沅抚自此始。怀宗就是崇祯皇帝,表明崇祯末年的时候偏远巡抚驻地已经迁移到了长沙。
此外,湖广巡抚和偏远巡抚是同时存在的,两者辖区有重叠,崇祯十六年时的湖广巡抚是王聚奎,被张献忠击败,后逃回老家。
同时在湖广境内还存在承天巡抚,是王扬基,郧阳巡抚(楚、豫、川、陕四省交界府县),是徐启元。湖广一省四巡抚,再加上左良玉,相当之混乱。
明朝时期的总督巡抚与后来满清的还很有些不一样,首先是官职品级稍微低于满清,不少巡抚都只是正四品,与知府平级。其次是不固定,有的时罢时设,有的辖区经常变动,且并不局限于一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