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一十五章 四个大伊万(2 / 3)  最强战魂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球炸裂,这个一级战士已经疯了,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引爆那些核弹,什么元首的帝国,什么联军的反击,什么博斯科普人,什么智人,霍比特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通通都让他们见鬼去吧。

    作为一级战士,他的生存能力强大到了超乎普通人想像的地步,做为最为优秀的雅利安人种,他又对所有非雅利安人带切齿的鄙夷和痛恨,更加对自己这些叼着宝剑出生的种族却战败而不可容忍,所以他选择了最为极端的办法,彻底毁掉这个世界,各方的打斗不都是为了争夺这个地球吗?那就让所有人都成为失败者吧。

    一直以来,不论是纳粹还是尼安德特人,博斯科普人,都小心的不去触碰那个可以毁天灭地的红线,不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他们都不想把这唯一的家园给彻底毁掉,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领导权,控制权,使用权,所以就算是有人疯狂到了一个无法自控的地步,也一定有他身边的同伴去阻止那个疯子,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这个一级战士只有自己,他所有的同伴都已经背叛了他,而这正是这个一级战士最无法容忍的,不共戴天,就是他现在的精神状态。

    在10几天的时间里,这个世界的任何一支力量都没有发觉这个一级战士的行踪,也没有任何破坏活动出现,所以联军开始慢慢安心,认为这个一级战士已经逃出了中国的势力范围,隐姓埋名的去过自己的生活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极多,甚至都包括从前纳粹16柱的隆美尔和海因茨,也有人再怀疑这个一级战士并没有这么简单就放弃,可是却无从查找他的行踪,就算是想御防都不知从哪开始。

    这个一级战士坚定却又极有耐心,他并没有穿过蒙古直接杀向伊尔库茨克的核武库,而是在紧挨着核武库的蒙古境内把自己安顿了下来,蒙古这个国家地广人稀,因为为数极少的几个中心城市受到了重创,所以早就全民都回到了从前的游牧状态。

    蒙古全部人口只有300万上下,而在首都乌兰巴托就住了150多万人,那次尼安德特人发起的巨震将首都几乎夷为平地,把300万的总人口也给直降到不足100万,广大的土地稀少到了极点的人口让这个一级战士如鱼得水,他潜进一户好客的牧民家里,酒足饭饱后就将招待了他的牧民一家老小全都杀尽,连那两条看守畜群的蒙古獒都没有留下。

    草草掩埋了他们的尸体之后,一级战士在这里心安理得的住了几天,就赶着牛羊穿着牧民的袍子开始向伊尔库茨克接近。

    伊尔库茨克不但是俄罗斯的核武存储地之一,还是俄国最为重要的飞机制造中心,而偏偏又还是个有很多蒙古族的广大游牧群体,其中也有一部分俄罗斯族的白人在学着蒙古人放牧。

    一级战士是白种人,如今到了这个环境中就简直如同鱼游进了大海,他认为再也没有人会认出他来了。

    他的想法没有错,一个赶着牧群的游牧白人的确在伊尔库茨克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里离贝加尔湖非常近,水草丰美90%以上的土地都是森林草场,是游牧人群最看重的地方。

    伊尔库茨克的核武器存放地在离伊尔库茨克西南100公里处,这里本来是前sl的第聂伯导弹防御基地,于sl解体后不久被废弃,其实废弃的只是导弹基地的地上部分,他那庞大宽广的地下部分又经过扩大修整,被改造为俄罗斯的核存放基地。

    听说从前sl制造出的超级核弹大伊万一共有四颗,现在就存放在这个基地里,这种核弹当年曾经用一半的当量作过一次实验,选在北极做为实验点仍旧给苏美双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出现的电子防御空窗期几乎达到了24个小时,还把整个亚洲大陆板块向南推动将近一厘米。

    这只是实验用的核弹,只是一半的装药量,现在有四颗装足了药的,还有很多小一些的核弹,只要随便引爆一颗引发相临的连锁反应,就可以将这个世界完全摧毁了。

    一级战士瞄准的就是那里,新纳粹在进攻时本打算先要拿下伊尔库茨克的,但他们遇到了中俄联军的顽强反击,攻势在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被对方彻底瓦解,接着就是拉锯一般的攻防战,这个一级战士也参加了这些战斗,他曾经还执行过一个计划,就是带着个几百人的突击队冲锋到叶尼塞河,然后从水路向伊尔库茨克发起进攻,但主要目标不是核弹存储基地,而是整个俄罗斯最大的飞机制造厂。

    那次的突袭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可是却让这个一级战士完全掌握了伊尔库茨克的水文,地理,等重要信息,所以他才选择这里做为他的下手目标。

    而在与此同时,几只蒙古草原狼却翻出了那户牧民留下的尸体,本来草原狼很快就会把尸体吃尽,也就一点痕迹都查不出来了,可是偏偏事情就是这么巧,中方正好派出援建要去伊尔库茨克,想在那个飞机制造厂里抢时间建造太空战舰,正好就碰上了这一户牧民的尸体。

    跟随前来保护这些科学家的人里面就有两个原雅利安的二三级战士,他们一看牧民家人的死法就知道了一定是雅利安战士所为,所以不敢殆慢当即就给上面打了报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