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头发的故事(2 / 3)  呐喊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来,说,先生,我们要剪辫子了。我说,不行!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你怎么说不行呢?犯不上,你们还是不剪上算,——等一等罢。他们不说什么,撅着嘴唇走出房去,然而终于剪掉了。

    quot;呵!不得了了,人言啧啧了;我却只装作不知道,一任他们光着头皮,和许多辫子一齐上讲堂。

    quot;然而这剪辫病传染了;第三天,师范学堂的学生忽然也剪下了六条辫子,晚上便开除了六个学生。这六个人,留校不能,回家不得,一直挨到第一个双十节之后又一个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火烙印。

    quot;我呢?也一样,只是元年冬天到北京,还被人骂过几次,后来骂我的人也被警察剪去了辫子,我就不再被人辱骂了;但我没有到乡间去。quot;

    N显出非常得意模样,忽而又沉下脸来:

    quot;现在你们这些理想家,又在那里嚷什么女子剪发了,又要造出许多毫无所得而痛苦的人!quot;

    quot;现在不是已经有剪掉头发的女人,因此考不进学校去,或者被学校除了名么?

    quot;改革么,武器在那里?工读么,工厂在那里?

    quot;仍然留起,嫁给人家做媳妇去:忘却了一切还是幸福,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世!

    quot;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⑾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豫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

    quot;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quot;你们的嘴里既然并无毒牙,何以偏要在额上帖起蝮蛇两个大字,引乞丐来打杀?……quot;

    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我说,quot;回去么?quot;

    他答道,quot;是的,天要下雨了。quot;

    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他戴上帽子说:

    quot;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quot;

    一九二○年十月

    □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年十月十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⑵双十节: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举行了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次年一月一日建立中华民国,九月二十八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十月十日为国庆纪念日,又称quot;双十节quot;。

    ⑶斑驳陆离的洋布:指辛亥革命后至一九二七年这一时期旧中国的国旗,也叫五色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

    ⑷关于我国古代刑法,据《尚书·吕刑》及相关的注解,分为五等:一是墨刑,即quot;先刻其面,以墨窒之quot;;二是劓刑,即quot;截鼻quot;;三是〔非刂〕刑,即quot;断足quot;;四是宫刑,即quot;男子割势,妇人幽闭quot;(按:指破坏生殖器官);五是大辟,即斩首。quot;去发quot;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自隋、唐以后已废止。

    ⑸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前者指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破扬州后进行的十天大屠杀;后者指同年清军占领嘉定(今属上海市)后进行的多次屠杀。清代王秀楚著《扬州十日记》、朱子素著《嘉定屠城记略》,分别记载了当时清兵在这两地屠杀的情况。辛亥革命前,革命者曾大量翻印这些书籍,为推翻清王朝作舆论准备。

    ⑹拖辫子:我国满族旧俗,男子剃发垂辫(剃去头顶前部头发,后部结辫垂于脑后)。一六四四年清世祖进入北京以后,几次下令强迫人民遵从满族发式,这一措施曾引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⑺洪杨:洪,指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杨,指杨秀清(1820?-1856),广西桂平人。二人都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军都留发而不结辫,被称为quot;长毛quot;。

    ⑻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清末革命家。一九○二年留学日本,积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一九○三年回国后,著《革命军》一书鼓吹革命。同年七月被清政府勾结上海英租界当局拘捕,判处监禁二年,一九○五年四月死于狱中。关于邹容等剪留学生监督辫子一事,据章太炎所著《邹容传》记载:邹容在日本留学时,quot;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quot;

    ⑼本多博士:即本多静六(1866-1952),日本林学博士,著有《造林学》等书。

    ⑽监学:清末学校中负责管理学生的职员,一般也兼任教学工作。

    ⑾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俄国小说家。十月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