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等,相同,相合,而又自由可选择,关系就亲密,感情就深厚。
因此,中国人对于友情和友谊,相当地看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差不多每位诗人的作品,都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歌颂友情的。以李商隐为例,他的诗作,只有一首怀念亡妻,情诗也不过十五首左右,而写给朋友或表现友情的,不算唱和应酬之作,至少也是情诗的三倍之数。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夜雨寄北》,曾有人认为是写给妻子的,应题作《夜雨寄内》。其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说是写给妻子或是写给友人,都讲得通。“赠内诗”和“赠友诗”难以区分,岂非恰好证明“爱情”受到限制,而“友情”则无论如何深厚也不会被视为过分?
事实也是如此。“醉眼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如不说明是朋友,你看像不像情人?“你耕田来我织布”,又像不像朋友?岂但像朋友,甚至像“互助组”、“合作社”。爱情与友情既然如此错位,则一首诗究竟是赠内还是赠友,当然也就难以弄清了。甚至也不必弄清,因为好夫妻原本像朋友,好朋友也原本像夫妻。“嗷嗷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嘉宾”究竟是男是女,是妻是友,也是搞不清的事。因为“鹿”是吉祥意象,“鹿鸣”可视为“呼朋引类”,也可视为“发情求偶”;朋友来了同然要“鼓瑟吹笙”,夫妻相爱也同样是“琴瑟相谐”,都可以称为“知音”。所以我看不必细究。“公私”尚且不分,又何必一定要区分“妻友”呢?
显然,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友情才特别发达,也才特别珍贵。总之,有朋友是幸福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没有朋友则是不幸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与朋友别离是痛苦的,因此应报以豁达的态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则当视为人生之最大幸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友情之珍贵,实非言语所能表达。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9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