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单位 三 窝里斗揭秘(2)(2 / 2)  闲话中国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且来商调的单位还要求颇为迫切时,才被本单位认为“人才难得”,苦苦挽留,或卡住不放。这时,多半也是最好讲价的时候,往往是要房子有房子,要职称有职称,什么都好商量。不过你最好不要上当。一旦真的留下来,过不了多久,又是“压你没商量”了。

    奇怪。一个人,是人才就是人才,不是人才就不是人才,怎么呆在家里的时候什么都不是,一跑到外面就吃香呢?

    原因也很多。比方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是。外来的和尚怎么就会念经呢?因为我们不摸底细,有距离感和神秘感,便想来是会念经的。家里的和尚天天见面,知根知底,有几下子谁还不清楚?当然没什么了不起,也就不必把他当回事。反正当不当回事,都是“家里人”,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还怕他“出家”不成?外来的和尚就不一样了。如果不客气一点,没准就把经给你念歪了。结果,自然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更重要的是,本单位的人,也就是“家里人”。就得按照“家里”的规矩,“人人有份,大家一样”,谁也不能出头。如果不“一样对待”,让某个人或某些人出了头,冒了尖,其他人就会“愤愤不平”,闹情绪,搞纠纷,提意见,岂不“乱了套”?只好大家都念经,或都不念经,或念好念坏一个样。久而久之,自然是念的好的也念不好,或懒得去好好念。

    这倒不一定都是对领导有意见,也多半是形势和氛围所使然。在“人人有份,大家一样”的平均主义观念熏陶下,中国人的一个普遍心理,是最不能容忍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比自己过得好。比如美国人的收入比自己多几十倍也无不平,本单位某人多发了五块钱奖金便要眼红。又比如深圳的款爷买了别墅他无所谓,邻居家里只不过简单地装修了一下房子,便浑身气都不打一处来。因为谁都知道,要想普天下全世界都“人人有份,大家一样”,根本就不可能。于是只好来个“内外有别”。外面的事咱看不见,管不着,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乐得“眼不见,心不烦”。身边人身边事,日日知,天天见,躲不了,绕不过,倘若“不平”,如何咽得下这口气!所以非“铲平”不可。反正我好不了,你也别想好;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最好是“吃苦受穷”人人有份,“一无所有”大家一样,天下从此太平。

    这种观念一旦成了“文化无意识”,便谁也奈何不了。因为它已不是个别人的意见,而是公众营造的氛围。在此氛围下,人才们的选择也只有l一种:一是把自己变成庸才,和其他居多数的平庸之辈去“一样”。这当然会使自己的日子变得好过起来,但内心的痛苦却只有自己知道。二是“不吃那一套”,我行我素,独往独来,结果不是变得孤立无援,便是碰得头破血流,最后往往也只好“学乖”。第三种选择最高明,就是在本单位藏拙装傻,尽可能不惹人注意,然后在外面悄悄地发展。一旦翅膀硬了,成了气候,就抽身走人,和单位“拜拜”。至少是:当你在外面的名气已大得吓人,足以使本单位的人不敢小看你,你就多少有些自由了。因为你已经有了“外援”,而且有资格炒单位的“鱿鱼”。

    这当然是个办法,却也未必总能奏效。走不走得成先不说,即便换了单位,便从此可以太平无事高枕无忧了么?事实上,许多人换了单位,刚去时还好,只要待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里的情况和原单位也差不多,没准还更糟。因为“窝里斗”和“墙外香”,是国内各单位的“通病”;而当你由“外来和尚”变成“家里和尚”时,也就不再香得起来。结果,在西北“窝里斗”,出不了头,到了东南依然“窝里斗”,还是出不了头。这可真是“走投无路”了。再走,就只有跳海。

    显然,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不会有什么出路的。!~!(下载本书请进入或者搜索“书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闲话中国人 哈十八”查找本书最新更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