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办学理念,其实正如清华大学校领导所归纳的那样:衡量人才培养工作得失的标准,不仅要看学生具有多少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能否把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复兴事业上。
“君子风德,科学救国。”
“国存吾存,国亡吾亡。”
“民族复兴,大业我当。”
“……”
“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学术上,我向钱学森看齐;做人上,我以雷锋为榜样……”
一百年的清华园内,有一百个主题活动在学子中传扬与激荡,这也是清华为什么总能在峥嵘岁月和不同历史过程中英杰辈出的真谛。这真谛,便是清华不朽的魂与核,它便是爱国,它便是在爱国中实现自己理想和追求的精神灌输。而这种精神灌输,如春风细雨般地沐浴,似阳光月色般地照耀,可唤醒和点燃久蛰心底的理想更加放射光芒,让灵魂的高贵者更加高贵,令低吟踏步者扬鞭催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从清华里走出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站在清华百年历史门台前,这样召唤和期望新一代的清华学子及全国广大青年学生:你们应当“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青年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与未来。而清华学子无疑是这个“希望和未来”队伍中最闪烁光芒的群体之一,他们的思行、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甚至他们对自己就业的选择,无时不在受到国人的关注。许多时候,社会上对清华学子走出校门的选择其实并不了解。就在我为“三牛风波”走进清华大学之前,脑子里一直还留存着一种印象:据说清华的毕业生十有八九都出国了……
“这完全不是真实的清华。”采访时,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老师明确这样说,“长期以来,清华大学培养和教育学生对待未来人生选择时,所坚持的也正是胡锦涛总书记希望的‘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思想。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把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充分选择基础上的重点引导’,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们以清华人一贯的效忠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到国家最重要的领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国家最艰苦的西部去。也正是这种引导和教育,使得清华学子们毕业后自觉选择到京外和西部艰苦地区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2003年时,清华毕业生留在北京的比例是71.2%,也就是说,只有28.8%的人到北京以外的地方工作,至于到西部等艰苦地区的人数更少,仅有2.9%。到2011年,上面的比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自觉主动选择到京外重要领域工作的人数已经提高到毕业总人数的46.8%,到西部地区的上升到13.7%。”
老师们还以焦三牛这一届的毕业生为例介绍道:2011年清华全校毕业生中的硕士、博士生出国的比例为16%,自愿选择到我国西部艰苦地区工作的近14%。出国的和到西部的比例相近,这就是今天清华毕业生就业的大致情况,这个现象值得欣喜!
俗话说,人各有志。选择出国,以求更大发展空间,将来回来报效国家或者自由飞翔,皆是好事;而又有同样多的有志青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投向国家最需要人才的西部地区,更叫人敬佩!
清华大学有个专业是为兵器工业服务的,而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自愿选择到京外和西部工作的比例分别高达90%与80%。2010年6月11日,也就是在纪念“七一”党的生日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来到兵器六党支部,与同学们一起过“创先争优”主题党日活动,在听说兵器六班学生自愿选择到国家最需要的京外单位、到西部地区工作之后,他激动地说:“在和平建设时期,说一个共产党员好不好,首先要看他平常工作是不是优秀,在单位里表现是不是先进。我认为,‘创先争优’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的追求。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主要在这个国家的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全体社会成员个个争先进、人人做优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是不可战胜的。历史上是这样,现实更是这样。”
难道不是这样吗?听清华的师生说,那次主题生活会,在学生党员中产生了极大反响,尤其对那些正要走出校门、奔赴各自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影响更大。“这些年来,清华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工作的比例在北京地区的所有高校中是最高的。”熊义志老师自豪地向我介绍道,“事实上,我们能够取得这一成果,得益于清华校领导能够从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意义,千方百计为那些有志到西部干一番事业的学生牵线搭桥、营造氛围、创造环境……”
是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