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做些什么,不然繁华的大宋就要像脆弱的鸡蛋一般,被无情碾碎!
王宁安的脑子很乱,胡思乱想了许多……这时候赵大叔能下重手,整饬吏治,或许是好事,大宋太安逸了,太舒服了,太需要一场疾风骤雨的变革了!
谁也想不到,二哈出现在大宋的第一时间,就掀起了腥风血雨!
王宁安从作壁上观,变得十分积极。
让审计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
就在宣布清理吏治之后,一个月之内,审计司一共查出贪墨者7人、无为5人、老疾58人,另有才略不堪用者115人……除此之外,还查出了冗官,一共84人!!!
众所周知,宋代冗官问题严重,可究竟严重到什么地步呢?
以唐代为例,中枢官吏不过两千多人,唐太宗曾经裁撤整顿过,人数降低到了六百多人。至于明代,两京一十三省,一共两万多官员,在京的官吏也就是两千人出头。
由此可以推断,正常的三省六部,京城衙门,官吏最多也就两三千人,足够用了。毕竟大宋的疆土还不到盛唐的一半,用不了那么多人。
当然了,因为宋代的税收发达,财政体系严密,需要的官吏数量也多,姑且增加一倍!
也就是,大宋中枢,最多50000人,也就是极限了。
但实际上呢,目前仅仅是西京洛阳和东京开封,领俸禄的官吏就多达一万七千人!尤其是迁都之后,东京的相应衙门没有撤销,西京又多了一套班子,各种官吏算起来,几乎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两万人!
这些官吏当中,七八成都是寄禄官,简单就是光拿钱不干活的,朝廷每年的财政,有两成多用在了养官吏身上,至于这些官吏贪墨浪费了多少钱财,那就更不可计算了。
朕是要借题发挥,可是朕不是为了和赵允让的仇!朕没有那么肤浅!
赵祯拉着太子的手,耐心道:“太祖皇帝为了终结唐末五代乱局,不得不杯酒释兵权,重用文官,限制武将,如今下承平百年,文官膨胀,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父皇必须扭转太祖成法,着手限制文官,这也是为了让皇儿日后做事更容易……皇儿,你知道皇帝为什么能坐在中间吗?”
太子摇摇头。
赵祯笑道:“简言之,就是平衡,文武就好像两条腿,两个手臂,文官强了,就要压一压,武官弱了,就要提一提,只要他们平衡了,中间的位置才能安稳。所以近些年,冗兵太多,就要裁撤多余的厢军。官吏太多,同样要裁撤冗员……皇儿,你明白了吗?”
“嗯,儿臣明白了!”
“好孩子!”
赵祯拍了拍太子的脑袋,“再过几,就是立储大典,你就是大宋的太子,以后江山社稷都是你的,皇儿可不要让父皇失望啊!”
……
“要命了,这是要人命了!”
面对着审计司的结果,文彦博脑袋都炸了。
他立刻把政事堂的所有人都召集过来,想要和几位相公商量一番,毕竟整顿吏治,差不多就行了,一下子干掉几千人,是会出问题的。
“诸公,你们可愿意和老夫一起上书?”
他的话刚完,王安石便站了起来,他傲然道:“圣人烛照万里,洞察大宋积弊,锐意革新,裁撤冗员,实在是英明睿智,措施得当。我正有心上书,称赞陛下壮举。”
拗相公刚完,司马光立刻附和道:“我也愿意上书!”
“算上老夫一个!”包拯也插嘴了。
一连三门炮,打得文彦博晕头转向。
他死的心都有了,当初的那几个人多好啊,贾昌朝,庞籍,赵卞,韩琦,王拱辰……别管怎么样,他们都是站在文官的一边,哪像这几个,一个个咬牙切齿,面目狰狞,简直比皇帝还过分!
你们非要和文官们过不去,就不怕没有好下场吗?
包拯根本不在乎,反正老夫没儿子,一条老命,拼了!
司马光暗道我是站在师父一边,宁可得罪阎王爷,也别得罪师父!
至于王安石……这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得罪人!
勇往直前,百死不悔!
文彦博被弄得没有办法,只好去找赵祯,想要劝皇帝,收回成命。
“陛下,老臣以为,这个名单是否可以修改一二,毕竟……”
没等文彦博完,赵祯就打断道:“文相公所言有理,朕也觉得只裁这么点人,还不够,至少应该裁撤一万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